中医各家对脾胃学说的贡献浅析

中医各家对脾胃学说的贡献浅析

ID:40728610

大小:4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6

中医各家对脾胃学说的贡献浅析_第1页
中医各家对脾胃学说的贡献浅析_第2页
中医各家对脾胃学说的贡献浅析_第3页
中医各家对脾胃学说的贡献浅析_第4页
中医各家对脾胃学说的贡献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各家对脾胃学说的贡献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各家对脾胃学说的发展与贡献浅析脾胃学说奠基于《黄帝内经》、《难经》,历代皆有发展,是地位极为重要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一。中医学史上不少医家对脾胃理论均有独到见解及贡献。《黄帝内经》最早在理论上阐明了脾胃学说。生理上,“脾者土也,治中央,脾常著胃土之精,”“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脾气散精。“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病理上,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病则不能布散精微…这些理论对后世脾胃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一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其中对脾胃从生理、病理、脾胃病因及治方都作了全面叙述;

2、在《伤寒论》中重点阐叙外邪内犯伤脾胃、指出脾胃虚是外邪内犯的前提,而在《金匮要略》中所论脾胃内伤为主,在很多病证治疗中集中体现出保护脾胃的思想。如小建中汤,理中汤等。脾胃病在《伤寒论》中归类于大阴、阳明二经证,亦见于其他经变证。阳明病以“胃家实”为提纲。若邪实壅积,则“胃家实”,由此而生出热、渴、烦、呕、呃、痞、秘、结症,治以清下为主,创制了承气汤类方、泻心汤类方、白虎汤、小柴胡汤、白头翁汤等。太阴病以脾虚寒为本,因脾虚运化失司而致水谷、水液代谢障碍,可产生水肿、呕吐、腹痛、腹胀、下利等症。治以温法为主

3、,创制了苓桂术甘汤、小建中汤、附子粳米汤、大黄附子汤、吴茱萸汤等方剂。1,辨证论事注重脾胃,祛邪依据脾胃盛衰。患者脾胃素虚,仲景或先补后攻,如“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0条)或禁汗如“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89条)或禁攻下如“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194条),或根据胃气盛衰而减少易伤胃气之药如”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2,用

4、药着重顾护脾胃,仲景在祛邪时或在方中配伍护脾胃之药如中白虎汤,方中之粳米、甘草能使寒凉之石膏不损脾胃;竹叶石膏汤、桃花汤之用粳米,皆旨在培补脾胃元气。或用护脾胃之药送服峻药,如十枣汤中用大枣(肥者十枚),就是为了避免峻药伤及胃中之津液。在很多方剂中均有生姜大枣甘草以养胃气。3,胃气决定预后张仲景在疾病预后中重视脾胃功能的恢复,如在霍乱之后,病人吐利好后,正气尚未恢复,脾胃之气不能胜任谷气,而出现烦热,仲景一“损谷则愈”,给病人少吃一点,逐渐恢复脾胃之气,病就可愈。桂枝汤方后注称“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

5、、酒酪臭恶等物”:乌梅丸方后注称“禁生冷、滑物、臭食”等,都是从护胃气出发的。张仲景在临床上发展了《内经》的脾胃学说,将《内经》的脾胃理论运用于临床;后世医家深受影响,对脾胃学说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宋1钱乙,重视脾胃,顾护脾胃升降,对小儿脾胃与发病、脾胃的病理、脾胃的病证,及治疗方药作了详细系统的总结,在脾胃学术思想方面独具卓识。钱已十分重视调制小儿脾胃,不但把虚羸,积,疳,伤食,吐泻,腹胀,慢惊,虫证等病都从脾胃论治,而且认为疱疹,咳嗽,黄疸,肿病,夜啼等病也与脾胃有关。因此,在临床治疗中,

6、重视调理脾胃,恢复中气。治疗小儿脾胃病时。“小儿易为虚实,脾虚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服温则生热”,钱氏创立了许多调治脾胃虚热寒实的方剂,如脾被湿热所困而致的倦怠多卧,身热饮水之实证,用泻黄散清泻脾经实热;吐泻不止,久成慢惊之脾气衰弱之虚证,用益黄散理气健脾,化湿涩肠;脾阳虚者可用调中丸温中丸补虚温中;脾气虚者可用异功散补气理滞;胃阴伤而气逆呕吐,可用藿香散养胃阴,止胃逆。不仅注意保存小儿之胃液,而且防止损伤小儿之脾阳,权衡轻重,对症用药,使患儿不至于既伤于病又伤于药。2许叔微,注重脾胃,其学术思想中较突

7、出的是对脾肾关系的理解,认为肾是一身之根抵,脾胃乃生死之所系,二者之中又当以肾为主,补脾“常须暖补肾气”。这一见解对后世进一步研究脾肾关系和临床座用,很有启发。三,金元(易水学派)1张元素完善了脏腑辨证理论,张元素对于脾胃病的治疗,有着比较系统、完整的方法。养正积自除,对脾胃病的治疗,以抚养为主,祛邪为辅。他将脾胃病的治疗总结为土实泻之,土虚补之,本湿除之,标湿渗之,胃实泻之,胃虚补之,本热寒之,标热解之等治疗原则。土实泻之,包括泻子、涌吐、泻下。土虚补之,包括补母、补气、补血。本湿除之,包括燥中宫、洁

8、净府。标湿渗之,包括开鬼门。胃实泻之,包括泻湿热,消饮食。胃虚补之,包括补胃气以化湿热、散寒湿。本热寒之,主要是降火。标热解之,主要是解肌等等。代表方剂为枳术丸治疗脾虚气滞,饮食停积。他根据脾喜温运,胃宜润降的生理特点,分别确定了治脾宜守、宜补、宜升,治胃宜和、宜攻、宜降等治则,为后世进一步完善与深化脾胃病辨治纲领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李东垣,师从张元素发挥了张元素脏腑辨证之长,区分了外感与内伤,创立了脾胃学说治疗上善用温补脾胃之法,李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