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以人为本”思想发展浅析

中国近现代“以人为本”思想发展浅析

ID:40733265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6

中国近现代“以人为本”思想发展浅析_第1页
中国近现代“以人为本”思想发展浅析_第2页
中国近现代“以人为本”思想发展浅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以人为本”思想发展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近现代“以人为本”思想发展浅析“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全会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从新的历史阶段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执政理念的又一次飞跃。那么何为以人为本,怎样以人为本?在新时期真正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和本质要求,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对人本思想进行一定的研究,特别是中国的近现代“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一、现时代“以人为本”思想是对古代“民本”思想的扬弃社会存在决定社

2、会意识,中国“人本”(民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不断发展的结果。从原始社会的“禅让”和领袖以其德行为人民所推崇体现的原始民主到奴隶、封建社会的“民贵君轻”“兼爱”等思想体现出的相对成熟的民本思想,再到近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思想,这无疑是民本思想的新发展。新世纪,中国执政层鲜明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同时,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特别是“人本”与传统“民本”的关系问题。有的人认为,新时期的“人本”就是传统“民本”的现代版,二者没有本质区别;也有的

3、人认为,新时期的“人本”虽然以传统“民本”为基础且吸收了传统“民本”的精华,但是却与传统的“民本”有着本质的区别。笔者认为,在当代,作为一种哲学价值观,人本和民本是不同的。人本的人是相对于物和神而言的。人本是讲人与物、人与神的关系,而民本则是讲人与人的关系。民是相对于官而言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中国儒家政治哲学的集中表述。提“人”本而不提“民”本,原因不在于“民本”本身,而在于其相对面,即“官”本。几千年来,和“民本”并存的“官本”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更大,随着历史的发展其负面影响尤其凸现。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清

4、晰地感受到这种“官本”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长更是创造了世界奇迹。这些成就虽然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创造,但是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思维实际上仍起着主导作用,且这一作用还有强化的趋势。现实中,我们虽然已经提出了“以人为本”,但是在实践这一理念的时候,也基本上仍然是始于“官”而终于“民”,“民生”建设依然是政府(“官”)的当务之急。当然这里强调“官”“民”之分,并不是有意把“官”和“民”分开,更不是搞“官”“民”对立,而是尊重历史传统的结果,而重拾“民生”也是政府(“官”)当仁不让的角色

5、使命。历史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官”“民”之分,需要重新界定二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高举“以人为本”的旗帜,才能在“民本”和“官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实现“官”与“民”的自由流通。在“官”与“民”对等的前提下,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重心就是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这里,为“官”的一方,一方面要坚决贯彻和落实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改革成果惠及群众;通过制定正确的政策等措施为人民群众造就用武之地,为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营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自律”

6、修养,在自己职责的范围尽自己的职责,做到不越职、不越权,保证人民群众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为“民”的一方,则需要进一步摆脱“平均主义”以及“等、靠、要”等思想,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自己的双手来打拼属于自己的天地。承认“民本”,是尊重历史、诚实自信的表现;提出“人本”,则是面向未来、积极进取的要求。从“民本”到“人本”的历史转变是改革开放走向深入的必然,也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发展契机。二、坚持“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实质上,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科学理论。马克

7、思主义的人类解放思想,就是它的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在科学共产主义的出生证《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同时马克思还向世界宣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观点可见诸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杰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资本论》等论著。马克思、恩格斯毕一生致力于对社会、历史和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第一次阐明了造成人的现实处境的社会经济根源以及改变这种处

8、境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应该互为武器;靠暴力革命是夺取政权的一般形式;马克思主义还为人类描绘了极为灿烂辉煌的共产主义远景。而这一切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都是人类的解放和人类的发展。当然,在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