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蒙古史的著名中国人

中国史上蒙古史的著名中国人

ID:40735870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6

中国史上蒙古史的著名中国人_第1页
中国史上蒙古史的著名中国人_第2页
中国史上蒙古史的著名中国人_第3页
中国史上蒙古史的著名中国人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史上蒙古史的著名中国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史上蒙古史的著名中国人中国人素来以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著称,可是,这绝对不代表着在中国的历史上就绝对没有能够抵抗外族侵略的有英雄豪杰,在这里,鄙人单单阐述一下抵抗蒙古族的风云人物,千万不要误会,笔者不仅仅是衷心希望外蒙古回归中国,而且,还极力想用自己的一切行为是让外蒙古回归中国,本人撰写这篇文章的原意是外蒙古人排华情绪十分严重,十分讨厌中国人,只想让他们知道,不管他们愿意承认还是不愿意承认,在中国汉人的名单中还是有人能够“制服”外蒙古人的,而恰恰这种“制服”不是破坏汉蒙团结,乃是能够更好促进汉人和外蒙古人之间的融洽!第一名:徐树铮1919年,在外蒙古撤消自治已具备

2、相当有利的客观条件的前提下,徐树铮抓住有利契机,经过深思熟虑的准备,运用正确的策略方针,把握和推动时局,迅速和平地完成了撤治使命,使外蒙古最终于1919年11月17日正式呈请民国政府“情愿撤消自治”。徐树铮在撤治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外蒙古的回归,不仅打击了民族分裂势力,保证了中华民国的领土完整与主权统一。徐树铮的外蒙古治理政策对外蒙古的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均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二名:袁世凯评价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不能离开历史人物所处的特定的历史环境,要坚持实事求是。当年,年轻的中华民国立国未稳,袁世凯面对狼子野心的沙俄和已经小成气候的外蒙古分裂势力,

3、能审时度势,针锋相对,连出四招——舆论施压、优惠安抚、谈判斗争、军事震慑,基本上成功地捍卫了国家的统一,领土的完整。特别是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谈判斗争,重新确立了中国对外蒙古领土的主权,使所谓的“大蒙古国”的闹剧偃旗息鼓,曲终人散,无论如何当属不易。其历史功绩,值得肯定。第三名:朱元璋明朝建立后,虽然元朝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但仍然统治着广阔的北方草原地区,全国许多地区如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仍归元朝统治,明朝时刻感到重大威胁。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北伐蒙古残余势力,稳定北部边疆,先后八次北伐蒙古高原。朱元璋八次筹划北伐蒙古以保障北方边塞的安宁,大胜。并曾成功

4、在甘肃击败王保保(1372年)、在东北逼降纳哈出(1387年)、在蒙古高原几乎活捉元主脱古思帖木儿(1388年)。同时朱元璋进军辽东,使朝鲜等归顺(1388年)。第四名:朱棣朱棣十分重视经营北方,永乐初即改北平为北京,设行在六部,增设北京周围卫所,逐渐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军事中心。七年在女真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与此同时,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鞑靼、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永乐八年、十二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1410年、1414年、1422年、1423年、1424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最后死于第五次亲征班师途中。第五名:康熙清初

5、,西北方居住的蒙古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漠北喀尔喀蒙古内部又分为扎萨克图、土谢图、车臣等三部漠西厄鲁特蒙古内部又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清军入关之前,漠南蒙古就已归附大清,喀尔喀蒙古和厄鲁特蒙古各部,也与清政府关系密切。噶尔丹起兵被粉碎以后,喀尔喀蒙古各部又回到了原来的居住地。在清政府的帮助下,噶尔丹暂时退兵。玄烨设置将军和参赞大臣率兵驻守科布多和乌苏雅台等重镇,加强了对喀尔喀蒙古各部的管理和统治。第六名:乾隆乾隆十年(1745),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病逝,准噶尔内部为争夺汗权内讧,其领袖和牧民络绎不绝地归附清朝,

6、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和准噶尔部强臣达瓦奇联手在内讧中崛起,后与其争权失败,归附清朝。达瓦奇昏庸无能、不得人心。乾隆帝果断抓住时机,于二十年(1755)二月出兵,于五月进占伊犁。达瓦齐逃往南疆乌什,为乌什阿奇木伯克霍集斯擒获送交清军。当时北疆厄鲁特蒙古有四大部族,击败准噶尔后,清朝采取“众建而分其力”的政策,封阿睦尔撒纳等人分别为四部汗,释放被准部扣为人质的南疆伊斯兰教领袖大、小和卓木。阿睦尔撒纳图谋当四部总汗未遂,于当年八月又发动反清起义。弘历又派兵镇压,阿睦尔撒纳多次使诡计逃脱追捕,在北疆再次起义。至乾隆二十二年,由于内讧加之北疆地区痘疫流行,起义军不战自溃。阿睦

7、尔撒纳逃往哈萨克,后又逃入沙俄,染天花病死。沙俄将其尸体交给清朝。弘历认为准噶尔人反复无常、不可信任,平准过程中他命令对准噶尔人进行屠杀。在战争、瘟疫、屠杀多重打击下,除了早先归附清朝和逃亡他国的部众,再有妇女儿童被掳掠充赏外,准噶尔作为一个部族在新疆销声匿迹了。被清军解救的小和卓木也参加了阿睦尔撒纳的起义,兵败后投奔大和卓木和清朝对抗,二十三至二十四年,清军在南疆的支持下,打败了起义军,大、小和卓逃奔巴达克山(今阿富汗东部)。清军派人与当地部族交涉,巴达克山部族首领执杀大、小和卓,把尸首送交清朝。清朝攻取了新疆地区,天山南北从此完全归入清朝帝国。乾隆二十七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