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谈盐都自贡古盐井(定稿)

也谈谈盐都自贡古盐井(定稿)

ID:40740586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07

也谈谈盐都自贡古盐井(定稿)_第1页
也谈谈盐都自贡古盐井(定稿)_第2页
也谈谈盐都自贡古盐井(定稿)_第3页
也谈谈盐都自贡古盐井(定稿)_第4页
也谈谈盐都自贡古盐井(定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也谈谈盐都自贡古盐井(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也谈谈盐都自贡的古盐井自贡,因其盐业历史有“千年盐都”的美誉,因其彩灯文化有“南国灯城”的美称,也因其恐龙遗址有“东方龙宫”的美名,而其中与这座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最密不可分的还是她的井盐业历史,即在两千多年的井盐生产过程中,自贡既因盐设镇,因盐设县,因盐设市,也因盐而兴,因盐而盛,成为“富庶甲于蜀中”的“川省精华之地”,并形成“盐味”十足、“盐色”浓郁的文化特性,既丰富多彩而又个性鲜明,既徇烂多彩而又独具特色,其中古盐井堪称绽放于盐文化奇葩里的佼佼者。据史料记载,在自贡的采盐过程中曾打凿了13000多口盐井,而使这座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盐井之都,盐井之国,演绎了无数传

2、奇动人的故事,并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井盐业史上许多个“第一”或“之最”,我们在此仅撷取千万盐井中极微小的部分,以一窥丰富多彩井盐文化的冰山一角。一.自贡第一口盐井—富世井该井位于今自贡市富顺县城内,它的出现标志着自贡井盐业的开端。在东汉章帝年间(公元76-88年),自贡的先民人便在富顺县城关镇开凿了这口盐井。据传是汉代时候的獠族人梅泽发现了这口井,宋代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载“因猎,见石上有泉,饮之而咸,遂凿石三百尺,盐泉涌出,煎之成盐,居人类焉。梅死,官之为祠”,梅泽也因此成为自贡盐业的始祖,受到“井神”之尊的称谓。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该井在当时出盐最

3、多,商旅辐辏,至两晋间,更是因其盐多、利厚、贡献最大而得名—“富世盐井”。到了南北朝时期,此井在蜀中以产量高、盐质好而闻名遐迩。到武帝天和二年(567年),为民食和盐政管理的需要,政府特从江阳县(今泸州)划出以“富世盐井”为中心的西北部地区设置了“富世县”,即四川省内第一个因盐设置的县,足见当时自贡的井盐生产已具有了相当大的规模,并成为促进地方及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到隋唐两代,富世县的盐业生产更进一步发展并闻名蜀中,“富世盐井”创下日产6100多公斤的纪录,其税额占到蜀内盐井年税额的238%。直到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世”讳,改“富世

4、县”为“富义县”,“富世盐井”亦再改为“富义盐井”。到了宋代,富义县境内由于“地多卤鹾,故饶沃衍润,过于他郡,掘地及泉,咸源遂涌,熬汲出素,邦赋弥崇”,宋太祖赵匡胤便于乾德四年(966年)将富义县升格为“富义监”,掌盐利。到了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因避太宗赵匡义之“义”讳,将“富义监”改为“富顺监”,还下设了“富顺县”,但到宋神宗熙宁年初就废除了县置和监置,直到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才重新恢宜富顺县县置。到了明代嘉靖(1522—1566年)年间,“富义盐井”及县诸井因地质原因以及统治者的苛赋重税,迫使其经营者们转向新开发自流井一带的盐井,而至这口连续

5、生产超过千年的古盐井终因盐泉枯竭而坍塌废弃。但“富顺”二字在此后的数百年间,虽历经多次变动,或升州或属县及至今日归属自贡市,都保持未变,永远留下了它在自贡盐业乃至中国井盐业史上光辉的一页。二、“天下第一古盐卤井”—大公井(贡井)据传,该井位于今自贡市贡井区河街子东岳庙菩萨塑像下面,始凿于汉(也有一说凿于南北朝末期),被誉为“天下第一古盐卤井”。唐代以前,大公井已颇有名气,与当时的富义井同名齐辉,交相媲美。该井所出之盐质纯量丰,色白味佳,远近闻名,所以北周武帝(561一578年)时,朝廷在此设立了公井镇,到武德元年(618年),又改镇为县,设立公井县,并据坊间传说,

6、大公井所产之盐曾被作为礼品进献皇帝,供宫廷食用,而成为了朝廷贡品,所以后来“公井”改名“贡井”,即有“朝贡”之意,但也有另一种认为,井名更改是“公”与“贡”语音相谐之故。自雍正八年(1730年),贡井分属荣县管辖,到19世纪初,因盐务的地域关系被划入当时的富荣西场,到40年代正式改称“贡井场”。1880年,由于贡井火少卤多,卤笕业便在自贡兴隆起来。笕管是一种输送卤水的管道,由若干条楠竹打通竹节后衔接而成。在当时,贡井输卤笕管有如万里长城般节节相通,而将卤水输往自流井场,以解自流井卤少不济煎制之困,一天多则可输3000担以上。后来因为在杨家冲、大坟堡(今大安地区)一

7、带发现了卤含量丰富的盐岩,贡井盐卤便日渐衰落,使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卤笕业到1925年也最终歇业绝迹,但该地区还有些许老井的天车至今依然耸立,而且那条古运河道即旭水河也仍然水波荡漾,只是千船竞帆的运盐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8三、“川省精华之地”—自流井关于“自流井”的说法有多个版本,而学界更为普遍接受的是指现在位于自贡市自流井区釜溪河西岸火井沱一带的盐井群,因“井水自然流出,非人力錾凿所成”而得名。据载,它最初本是一口古盐井的名字,即因自喷卤水而得名,其起源各说不一,认为始于晋、唐、宋或始于明的都有,但只有明代嘉靖年间(约1522—1566年之间)礼部郎中熊过《答李

8、令论税粮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