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QC-XX CIP酸碱氯水浓度的控制

WI-QC-XX CIP酸碱氯水浓度的控制

ID:40755901

大小:6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7

WI-QC-XX CIP酸碱氯水浓度的控制_第1页
WI-QC-XX CIP酸碱氯水浓度的控制_第2页
WI-QC-XX CIP酸碱氯水浓度的控制_第3页
WI-QC-XX CIP酸碱氯水浓度的控制_第4页
WI-QC-XX CIP酸碱氯水浓度的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WI-QC-XX CIP酸碱氯水浓度的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CIP酸/碱/氯水浓度的控制作业指导书Preparedby/编制者:Reviewedby/审阅者:Authorizedby/批准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ate/日期:Date/日期:Date/日期:修订记录修订次数修订日期修订内容目的明确CIP用溶液浓度的控制方法1.范围CIP用酸/碱/氯水2.职责3.1灌注间操作员或CIP操作工负责对CIP用酸/碱/氯水的配制及CIP操作。3.2品控员、糖房工艺员负

2、责对CIP用酸/碱/氯水浓度的检测。3.3QA经理对本文件有效性负责。4.定义CIP用的酸指硝酸溶液,碱指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溶液偏差:制备标准滴定溶液应该在规定浓度值的偏差应为±5%5.程序5.1观察溶液外观是否澄清透明,无杂质。5.2硝酸:5.2.1准备洁净锥形瓶,移入适量的酸液VHNO3(ml)。(若酸浓度在0~3%,移取10ml;若浓度为25~40%移取1ml。)5.2.2用约30ml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内壁。5.2.3滴加2~3滴酚酞指示剂,用1mol/L的标准NaOH(MNaOH)溶液滴定至恰出现粉红色

3、,保持30s,同时做空白实验,记录NaOH溶液消耗的体积VNaOH(ml)。5.2.4计算酸液的浓度=(g/100ml)5.2.5若酸液浓度不在要求范围内,则:1)浓度不足:增加浓度为Wadd(g/100ml)酸的体积(L)=2)浓度过高:增加水的体积(L)=按要求加酸或加水后,混匀,再取样按上法检查浓度是否在规定范围内VNaOH--NaOH滴定液消耗的体积(ml);VHNO3--滴定用硝酸溶液的体积(ml);Vnoe--当前缸中酸液的体积(L);Wadd---浓酸液的浓度(g/100ml);Wtarget-

4、-目标浓度(g/100ml);Wnow--测得当前缸中酸浓度(g/100ml)。5.3碱(氢氧化钠):3.3.1准备洁净锥形瓶,移入适量的碱液VNaOH(ml)。(若浓度在0~3%,移取10ml;若浓度为25~40%移取1ml。)3.3.2用约30ml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内壁。3.3.3滴加2~3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剂,用1mol/L的标准HCl(MHCl)溶液滴定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剂由绿色变成暗红色,保持30S,同时做空白实验,记录HCl溶液消耗的体积VHCl(ml)。3.3.4计算碱液的浓度=(g/100m

5、l)3.3.5若碱液浓度不在要求范围内,则:1)浓度不足:增加浓度为Wadd(g/100ml)碱的体积(L)=2)浓度过高:增加水的体积(L)=VHCl---HCl滴定液消耗的体积(ml);VNaOH--滴定用碱液的体积(ml);Vnow---当前缸中碱液的体积(L);Wadd---浓碱液的浓度(g/100ml);Wtarget---目标浓度(g/100ml);Wnow---测得当前缸中碱浓度(g/100ml)。3.3.6按要求加碱或加水后,混匀,再取样按上法检查浓度是否在规定范围内。3.4氯水:3.4.1若

6、氯水浓度高于3.0ppm,应按比例稀释至浓度在0~3.0ppm内。3.4.2按WI-QC-CL-006总(余)氯浓度的检测,用HACH-DPD比色板测该溶液的余氯。3.4.3测得数值乘稀释倍数即为样品的总氯浓度。3.4.4若氯液浓度不在要求范围内,则按如下方法处理:1)浓度不足,增加氯水,增加的体积(L)=2)浓度过高,补水,补加水的体积(L)=Wadd---浓氯水的浓度(ppm);Wtarget---目标浓度(ppm);Wnow---测得当前缸中氯水浓度(ppm)。3.4.5按要求加浓氯水或加水后,混匀,再

7、取样按上法检查浓度是否在规定范围内。4.参考文献:本文件支持相关文件:热灌注瓶线生产过程质量控制(SOP-QC-XXX)罐线生产过程质量控制(SOP-QC-XXX)无菌线生产过程质量控制(SOP-QC-XXX)工艺设备清洗消毒程序SOP-QA-CIP-XXX7.附件/记录7.1附件:无7.2记录:CIP品控记录(FM-QC-03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