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ID:40773989

大小:622.0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8-07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_第1页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_第2页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_第3页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_第4页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_第5页
资源描述: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 兴奋的传递——洪学军教学内容一、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结构二、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三、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点学习目标掌握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熟悉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微细结构。了解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点。一、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功能结构接头前膜:Ca2+通道、囊泡(含Ach)接头间隙:组织液AchR、接头后膜:Na+等通道、胆碱酯酶二、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导过程①当运动神经纤维上传来动作电位时,神经末梢膜发生去极化;②膜上的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顺浓度差由细胞外液进入轴突末

2、梢;③触动轴突末梢内的囊泡位移并与接头前膜接触、融合,以出胞的方式将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入接头间隙;④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终板膜;⑤与终板膜上的化学门控通道的结合位点相结合;⑥结合乙酰胆碱的通道蛋白构象发生改变而使通道开放,产生以Na2+内流为主的正离子跨膜移动;⑦这些离子跨膜移动的综合效应是使终板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局部兴奋,即产生终板电位;⑧终板电位以电紧张传播的形式影响邻近的骨骼肌细胞,使后者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爆发动作电位并传播整个肌细胞。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当神经冲动传到运动神经轴突末梢膜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向膜内流动轴突末梢内

3、囊泡前移、融合、破裂,囊泡中ACh释放ACh与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受体蛋白分子构型改变终板膜对Na+、K+(尤其是Na+)通透性↑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EPP)EPP电紧张性扩布至肌膜,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肌细胞膜爆发动作电位三、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点1.化学性传递2.单向传递3.一对一传递4.时间延搁5.易受药物和环境因素影响影响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因素1、影响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肉毒杆菌和破伤风杆菌毒素、黑寡妇蜘蛛毒素。2、影响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美洲箭毒、α-银环蛇素等。3、影响乙酰胆碱分解失活:有机磷中毒、新斯的明等胆碱酯酶抑制

4、剂。乙酰胆碱的降解、重摄取与再利用随堂练习1、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A、Na+通道关闭B、Ca2+通道开放C、K+通道开放D、Cl-通道开放E、Cl-通道关闭2、终板膜上的受体是:()A.肾上腺素能受体B.5-羟色胺受体C.ACh受体D.多巴胺受体E.组胺受体随堂练习3、终板膜上与终板电位产生有关的离子通道是()A.电压门控Na+通道B.电压门控K+通道C.电压门控Ca2+通道D.化学门控非特异性Mg2+通道E.化学门控Na+和K+通道随堂练习4、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时,乙酰胆碱与N-型Ach门控通道结合,使终板膜()A.对Na+、

5、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B.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C.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D.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E.对ACh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5、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A.化学性突触传递B.局部电流C.非典型化学性突触传递D.非突触性传递E.电传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