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著译编年提要-002 第一编

何新著译编年提要-002 第一编

ID:40779859

大小:35.83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8-07

何新著译编年提要-002  第一编_第1页
何新著译编年提要-002  第一编_第2页
何新著译编年提要-002  第一编_第3页
何新著译编年提要-002  第一编_第4页
何新著译编年提要-002  第一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何新著译编年提要-002 第一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世殊何新著译编年提要(2)第一编·逻辑创新   2013-06-2511:27:42

2、  分类: 杂论

3、字号 订阅第一编·逻辑创新 【何新创论了一种新的逻辑系统,钱学森先生命名其为“何新树”】《作为一种新型逻辑的泛演化逻辑——兼论所谓“辩证逻辑”》(本文写作于1977—1978年间。作者将此文投稿给《哲学研究》杂志后,获邀列席参加1978年北京全国第一届逻辑讨论会。1979年2月14日第二稿)目录:一、逻辑理论中的“哥德巴赫猜想”辩证逻辑的提出,始自黑格尔。( 一 ) 在近代逻辑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必须改造亚里士多德古典逻辑。( 二 )

4、 倡导创立一种新的逻辑类型——辩证逻辑。( 黑格尔本人未使用辩证逻辑这个名称。他使用 DiespekulatveLogik ,思辨逻辑。) 二、辩证法的双重含义及其与思辨逻辑的混淆三、“历史概念集合”及其特殊的种属关系四、概念诸关系的推演和概念自我演化的基本规律五、泛演化逻辑对于科学认识的意义《逻辑与哲学问题(一)——思考与札记(1979—1981)》(1980年8月12日记于中国社科院科研组织局。共20篇。收入《泛演化逻辑引论——思维逻辑学的本体论基础》,时事出版社,2005年,第1版)《逻辑与哲学问题(二)——读《纯粹理性批判》的笔

5、记》(1981年记于中国社科院科研组织局。收入《泛演化逻辑引论》,时事出版社,2005年,第1版)《逻辑与哲学问题——思考与札记(1990—1992)》(共104篇。收入《泛演化逻辑引论》,时事出版社,2005年,第1版)《简论“历史概念集合”——黑格尔辩证逻辑理论新探》(原载《学术月刊》1980年第11期。收入《何新集——反思?挑战?创造》,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收入《泛演化逻辑引论》,时事出版社,2005年,第1版,题改为《论“历史概念类集”》。内容提要:《简论历史概念集合》、《论进化分类学的概念结构》和《论逻辑思

6、维的本体论基础》这三篇论文,是何新1970—1980十年期间内研究黑格尔逻辑学的理论小结。在这一组论文中,何新提出了一个新的逻辑概念——“历史概念集合”,其定义是:描述一个事物形态变异过程的概念系统。何新指出:(1)此类概念系统,具有与一般概念系统截然不同的逻辑性质。例如,在此种概念系统中,同一性概念可以向矛盾、对立概念分化和转化。因此,在此类系统中,矛盾和对立概念是相容的。(2)何新认为,此种具有特殊逻辑性质的概念系统,正是黑格尔建构其独特逻辑体系的客观基础。因此,循此可以找到真正理解和阐释黑格尔逻辑学的钥匙。何新的这一组研究,曾受到

7、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以及著名黑格尔专家张世英的高度评价。钱学森致信何新,将何新的发现命名为“何新树”。张世英教授在给《外国哲学》主编的一封审稿信中评论何新的《论逻辑思维的本体论基础》一文指出:“此文极富新意,的确包含着一些重要的独创性见解,予人以启发。”(1983.7))在当代中国知识界中,曾有两位姓钱的重量级人物,一是钱学森,一是钱钟书。钱学森是新中国的科学泰斗,钱钟书则是文艺理论大师。堪称传奇的是,何新与这两位老前辈几乎是同时开始了交识,而在学术上产生了往复讨论的渊源关系。在1978—1983年这个阶段,何新通过在哲学、逻辑学、美学、历

8、史学、文学、学术思想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多方面的研究,使其在学术生涯的早期即具有跨涉多门学科的特色,开始显示出渊博宏大的气象。此期间,他不仅继续自学各种人文学科的知识,而且涉猎数学、物理、天文学等理科知识。尤其对逻辑学用功至勤。何新的逻辑研究结果,分别形成了《简论“历史概念集合”——黑格尔辩证逻辑理论新探》(原载《学术月刊》1980年第11期)、《论进化分类学的辩证概念关系(原载《自然辩证法通讯》1981年第4期)、《论逻辑思维的本体论基础》(原载《外国哲学》1983年第五辑,商务印书馆出版)等几篇重要论文。在《论逻辑思维的本体论基础》

9、一文中,他通过引入数学集合论的概念与方法,借助Venn图,建立了一个历史概念的系统树。与中国主流逻辑学界漠视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一成果受到了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的重视。1982年,他在与何新的通信中,认为“历史概念集合”是一个创见,把这个系统树命名为“何新树”,并建议把集合论的Venn图扩展到三维空间,这样“数理的辩证逻辑学就可以利用数学中的拓扑学建立起来”,使得“更复杂的形象(直感)思维和辩证法”即人类的主观逻辑向数理化方向发展。1992年,何新将自己刚出版的《世纪之交的中国与世界——何新与西方记者谈话录》寄送钱学森。钱学森给何新复信

10、说:“何新委员:节日前收到您赠的尊著《世纪之交的中国与世界》,十分高兴。在前几天假期中阅读后,更加高兴!大概是十年前吧,我们曾因讨论思维学问题有过通信,我也建议要研究“何新树”。后来就未再联系,原因是我对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