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邦联的由来

高中历史:邦联的由来

ID:40780287

大小:3.20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8-07

高中历史:邦联的由来_第1页
高中历史:邦联的由来_第2页
高中历史:邦联的由来_第3页
高中历史:邦联的由来_第4页
高中历史:邦联的由来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邦联的由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773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列克星敦的枪声1776独立宣言的发表1777邦联条例的颁布邦联的由来?民族独立建国1781年1783年邦联的由来:战时联盟的延续和独立的产物邦联的形态:各州保留殖民地时期享有的独立与主权;中央只设一院制议会,不设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中央无权征税,政府开支由各州分摊,主要职能是协调相互关系。独立邦国搭建而成的松散联盟afirmleagueoffriendshipafirmleagueoffriendshiptheUnitedStates建国历程邦联联邦粘合的邦联强大的联邦《五月花号公约》《独立宣言》《邦联条例》《联邦宪法

2、》离散的族群统一的民族英国殖民地独立的国家人权的渴望自由的渴求平等的渴盼契约理念宪政精神我们关注的,不是美国宪法的具体条款,而是成功的制宪智慧。这,才是托举一个国家旭日东升的力量!邦联的由来:战时联盟的延续和独立的产物邦联的形态:独立邦国搭建而成的松散联盟邦联的成因:来自××的你——何以背井离乡?在上帝面前立誓,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五月花号公约》)Givemeyourtired,yourpoor,Yourhuddledmassesyearningtobreathefree,Thewretchedrefuseofyourteemingshore.Sendthese,

3、thehomeless,tempest——tossedtome.Iliftmylampbesidethegoldendoor!送给我/那些疲乏和贫困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那熙熙攘攘的岸上被遗弃的可怜人群/那无家可归饱经风波的人们/一齐送给我/我站在金门口/高举自由的灯火邦联的由来:战时联盟的延续和独立的产物邦联的形态:独立邦国搭建而成的松散联盟邦联的成因:殖民的枷锁理想的幻灭“战争”的真谛“宣言”的灵魂政府的强大会暴虐地侵犯自由。——汉密尔顿邦联是自由理想造成的副产品。——约翰·亚当斯邦联美国理想的创意自由之梦的实验启蒙思想的践行特定时代人权理想的顶层设计分离的帘

4、幕就要拉下,我将永远退出历史舞台!我已完成使命,并将退出这个伟大舞台。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所有的公职。告别军营、解甲归田辞别政坛、归隐故里邦联的由来:战时联盟的延续和独立的产物邦联的形态:独立邦国搭建而成的松散联盟邦联的成因:特定时代人权理想的顶层设计邦联的忧患:打倒全欧的船炮部队容易,把自己管好难上加难。(约翰·亚当斯)想联合成一个国家,又不给管理者足够的权力管理国家,岂不怪哉!(华盛顿)国殇:自由之痛危机四伏和摇摇欲坠的新国家自由何以保障?国家何去何从?初衷:修改《邦联条例》结果:颁布《联邦宪法》重铸:自由之基1787年5月25日—9月17日,历时127天费城1

5、2州、55名代表全文4000余字重铸:自由之基托克维尔:小国有自由,大国有力量。十三个州就是一个个小国,现在要让渡权力建立起一个大国,如何设计中央和各州的纵向分权机制,以使国家兼具自由和力量?激烈的博弈大州与小州之间——议员选举办法?南方与北方之间——选民资格计算?重铸:自由之基国家:邦联制?联邦制?议会:一院制?两院制?中央:集权制?分权制?法官:终身制?任期制?艰难的抉择华盛顿的绝望:真懊悔跟这件事沾上关系!布朗特的灰心:注定走回互不干涉的老路!重铸:自由之基假如人人都是天使,那么,这个社会就不需要统治;假如能请天使来统治人类,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政府完全委托给统治者

6、,而无须对他们进行任何制约。理性的思辨创设一个人统治人的政府,最大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接下来再使政府有责任自我控制。政府权力必须强大,保障秩序!政府权力必须限制,保障自由!自由之基:1787年宪法国家形态国家体制国家政权行政司法立法两院制的国会最高立法机构选民间接选举的总统元首、首脑、总司令总统任命法官最高司法机构中央与地方分权集权与自治互补联邦国家三权分立平衡制约三.“知本”决定价值“知本性”马克思“资本”定义——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中获得灵感。教师不仅应教给学生历史知识,更应教给学生获取新知识的知识,即“知本性”。“知本性”从知识形态——

7、可编码和检索的客体历史和主体解释;不可编码和检索的源于学习过程的默会知识获得启示。默会知识——思想方法、价值判断、情意倾向都具有“知本性”特征。“知本性”的价值在于动态迁移。在习得知识中体验习得过程,进而领悟习得方法;继而不断内化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和思维习惯。“知本性”的核心是让学生“知史求真”、“得法增智”、“知我立德”。就是以学生持续变化为念,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知本性”也是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的思想方法。教师展示这种思想方法的目标,必须指向与学生的头脑领会和心理内化。惟其如此,学生才能从我们的历史课上汲取一种促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