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的初兴时期魏

编辑出版的初兴时期魏

ID:40780984

大小:292.1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8-07

编辑出版的初兴时期魏_第1页
编辑出版的初兴时期魏_第2页
编辑出版的初兴时期魏_第3页
编辑出版的初兴时期魏_第4页
编辑出版的初兴时期魏_第5页
资源描述:

《编辑出版的初兴时期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编辑出版的初兴时期(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这是一个充满着纷争、战乱的大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的编辑出版业出现了几次较为繁荣的局面,类书、文集、佛教翻译及文艺理论著作都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的著作、出版形式。一批出版商也应运而生,图书贸易也呈初兴景象。社会文化背景:政治集权削弱,自然主义活跃;儒道释的汇流魏晋玄学兴起;南北经济文化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出版管理对出版的社会功能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三国志·魏书》中说“……以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使海内斐然向风,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曹丕《典论》“

2、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从西晋到南北朝时期,曾出现过几次较大规模的禁书活动。禁书的对象,除了佛道经典而外,主要是针对谶纬之书。十六国北朝书禁不断,主要是禁谶和佛典。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出版管理,一方面是由于认识到了出版业对社会思潮和国家政治的影响,为维护国家统一,更多地是为了维护皇权尊严而采取的措施;另一方面是为了破除迷信,并加快少数民族文化的汉化过程而采取的手段。这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增进了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又钳制了出版自由

3、,对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魏晋南北朝的政府编纂机构历史时期政府编纂机构魏王曹操(东汉末年)秘书令;掌管文武百官上书奏事事宜魏文帝曹丕秘书监,负责艺文图籍;中书令;掌管秘书令事。晋武帝秘书监并入中书省晋惠帝秘书监从中书省独立出来晋朝到隋朝秘书监,下设著作局与太史局。著作局负责编修史书,太史局掌管星象灾异。秘书监的主要活动在校理典籍、编纂群书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1、编制书目。书目的编制工作一般是与政府大规模的校理藏书活动一起进行的。《中经新簿》在编排上采用了四分法,比较符合中国古代书籍及文化的内在体系。沿用千年。2、编修

4、史书。晋以后,编修史书成为秘书监著作局的主要职责,所修史书既有当代的,也有前代的。《三国志》在当时的史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北朝专门设立了修史局。北齐改修史局为史馆。此外,魏晋以来,常以著作郎兼修起居注,以记录君王的日常言论和行事。3、编辑类书类书就是将文献资料原文按类编排在一起,并注明其引文出处,以供读者寻检使用的图书形式。大大方便了文人的文学创作,类书出现以后,历代的编纂活动都十分频繁,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第一部类书是《皇览》,此书共分40部,每部收数十篇,计八百余万字。其书“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包括群言,区分义

5、别”,便于文学创作时引经据典,因此一出现便受到人们的欢迎。进入南朝以后,秘书监已无编纂类书的职责,类书由帝王召集当时知名人士为某殿学士进行编纂,直到隋代,才恢复又秘书省编纂类书的制度。新型编著形式的涌现1、别集与总集大量产生别集是指总汇一个人多篇著作的书,也称集或诗文集。总集是指汇集多人著作为一书。集开始逐渐取代赋,成为四部分类法中的一大类。当时总集的编辑大都以文体分类,每类文体之下再按作者的时代排序,同时有叙或论介绍各类文体发展的源流并阐明编者的编辑意图。这样,通过一部总集便可大致知道诗文的类别和各类问题的发展过程,同时可以欣

6、赏到不同作家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一时期的总集大多流失,只流传下来《文选》、《玉台新咏》等少数几部。举例萧统在编选《文选》时大体采取两点编辑原则:一是重文轻义,以作品的文学性为衡量尺度,经、子书中以义见称的名篇一概不选。二是详今略远。重要是晋以后的作品。不足在于较为严重的唯美主义与形式主义倾向。徐陵编选《玉台新咏》诗歌总集。分10卷,按文体编选。在编辑上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唯美主义倾向,在形式上多取“绮罗脂粉之词”,在内容上“大抵皆缘情之作”。2、韵书的出现韵书是按照声、韵、调的关系将汉字组织起来的字书。韵书大约出现在三国时期

7、,现知最早的韵书为曹魏时期李登所编的《声类》。现已经亡佚。“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西晋吕静所编的《韵集》,仿照《声类》体例编辑的一部韵书,不但将每字按其发音归纳到一起,而且将归纳在一起的单字分别按“宫商角徵羽”等五音各分为一篇,这在韵书的编辑体例上是个重要的创新。韵书的编辑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据考证这一时期出现的韵书至少在17种以上,但编辑水平较为原始。3、姓氏谱、地方人物传与地记的产生和发展在门阀和士庶制下,士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殊地位,往往采用编制姓氏谱的方法,用于严别士庶界限。姓氏谱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先秦的帝王世系谱。东晋

8、之后,姓氏谱的编纂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除了数量增多以外,在编排上又出现了一些新方法。有郡谱,即将一郡之内士族大姓按地位等级编排起来,其下再按人物辈分编排;有家谱,即将某家(族)士族之人按辈分编排起来。随着门阀制度的发展,士族阶层已经不满足于单凭姓氏分别贵贱,因为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