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检.试题doc

六检.试题doc

ID:40784584

大小:9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7

六检.试题doc_第1页
六检.试题doc_第2页
六检.试题doc_第3页
六检.试题doc_第4页
六检.试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检.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秦安一中高三第六次检测试卷语文成其昌辛平李小妹徐君祥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其中,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其余均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第I卷(共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颤动/嬗变摒弃/屏气骁勇/霄汉瞠目/瞋目B.囹圄/龃龉攫取/诡谲哺育/果脯熨斗/熨帖C.缧绁/连累塑料/溯源裨益/偏裨蹊跷/蹊径D.蜚声/斐然充塞/边塞殷红/殷实复辟/开辟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

2、项是(3分)()A、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一幼儿园校车被撞致19人死亡,这一重大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全面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B.李白在饱受权贵的打击和排斥后,被放出京,他徜徉山水,求仙访道,挥洒自如,用远离现实的方式表示对权贵的抗争。C.在当今社会中,投资风险性的行业一定要小心谨慎,稍不注意,有的投资就等于泥牛入海,肯定收不回来。D.在楼市处于非理性状态的今天,鼓励盘活存量,或许能够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扼住信马由缰般飞涨的楼价。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A、保障房建设质量

3、是衡量地方党政一把手为民办实事做的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各地都要尽快制定保障房质量的监管办法,实行长期有效的领导问责制度。B、今年台风频繁“光顾”我国,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全球气温上升,容易形成气旋,导致极端天气现象增加;二是因为今年西太平洋海温升高,气压偏强,导致台风西行,频频在我国沿海登陆。C、中国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D、山东省青州市实验中学的初三学生郑彩颖,患了一种非常罕见的血液病,她在病床上忍着化疗的剧烈疼痛,先后创作发表了3部20多万字的网络小说。4.将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

4、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踏着溪中的几块垫脚石过了溪,路旁有茅棚,住着一两家老百姓。②右手下坡去约十来步,就是一条小溪,水却不深。③棚子前门有一条小路,曲折向外,在松林中行,约数百米,便“豁然开朗”。④还有很多美丽的骨牌草,有的还是很青翠,有的已经很枯黄。⑤左手上坡去是一条较为正式的路,隔路又是一片松林,坡头长满了半人高的茅草。A.①④②③⑤B.③④②⑤①C.①⑤②④③D.③⑤④②①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道不远人”:处处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  ①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②按照中国文

5、化的理解,道作为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无法与人相分。《老子》提出“域中有四大”之说,“四大”则指道、天、地、人四项。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作为最高原理的“道”与人并非彼此相分,二者作为域中四大中的两项而呈现内在关联。  ③在儒家那里,也可以看到类似观念。儒家反复强调道非超然于人:“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可见,离开了人的为道过程,道只是抽象思辨的对象,难以呈现其真切实在性。而所谓为道(追寻道),则具体展开于日常生活过程之中。  ④强调“道”和“人”之间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重要涵义之一,是肯定道所具有的各种意义唯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

6、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才能呈现出来。正如深山中的花自开自落,并无美或不美的问题,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它的审美意义才得到呈现。作为社会理想和规范系统的“道”,其意义更是直接地通过人自身的知行活动而形成。上述意义上的道,都具有“不远人”的品格。从哲学的视域看,以上观念的重要之点,在于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意义的生成过程联系起来。⑤道和人之间相互关联的另一重涵义,是“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因人的日用常行而存在,它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一观点的重要之点在于没有把道视为一种彼岸世界的存在或超越的对象,而是把它引入到现实之中,使之与人的日用常行息息相关。在孔子那

7、里,已可看到这类观念。他认为,我们应当关心的,不是那种超然的对象和远离现实人生的存在,而是人自身的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总之,从“6道不远人”的观念出发,儒家处处把目光引向现实的世界。 ⑥道不远人,同时也规定了道和人的实践活动无法相分。在实践过程中,道的品格具体地表现为“中”。儒家一再谈到“中道”或“中庸之道”,道作为实践的原理,其意义首先便体现在“中”之上。中国文化家们所说的“中”,体现为实践过程中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一种原则。在天道的层面,道首先表现为多样的统一。从多样的统一这一视域看,“中”就在于使统一体中的各个方面彼此协调。道同时体现于变化过程,表现为发展的

8、原理。从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