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

肝胆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

ID:40786687

大小:244.10 KB

页数:92页

时间:2019-08-07

肝胆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_第1页
肝胆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_第2页
肝胆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_第3页
肝胆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_第4页
肝胆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胆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肝胆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1肝脏是体内物质代谢最活跃的器官,参与糖、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代谢。2例如:①糖原的合成、异生与分解。②脂肪、胆固醇、磷脂、脂蛋白的合成与分解。③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肝素的合成、氨基酸脱羧转化、尿素的形成都在肝脏。3④使铜、铁等无机盐辅酶化,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B族维生素等均在肝脏贮存。⑤产生胆汁、胆盐排入肠内促进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吸收。4强大的功能储备能力20%肝细胞正常工作即可完成各种代谢功能5病毒性肝炎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病因:

2、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6我国有1亿3千万人携带HBV,患者3000万。5000万HCV感染者甲、戊肝炎,胃肠道传播乙丙丁庚肝炎,胃肠道外传播。7发病机制肝炎发生与人体免疫有关,特别是乙肝与人体对病毒的细胞毒性免疫反应有密切关系8乙肝病毒(Dane颗粒)→侵入机体→肝细胞内复制繁殖→以“出芽”方式由肝细胞释放入血→在肝细胞膜上留下部分病毒抗原成分→病毒入血→被T、B免疫活性细胞识别,发生免疫应答致敏T细胞—细胞免疫特异性抗体—体液免疫杀伤肝炎病毒攻击表面附有病毒抗原的肝细胞→肝细胞损伤9基本病变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变

3、质性炎,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101、肝细胞变性、坏死变性:①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②嗜酸性变坏死:①嗜酸性坏死②液化性坏死11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是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肝区不适、腹胀等等。分类:急性肝炎(病程不超过半年〕慢性肝炎(病程在半年以上)。12治疗:*多主张慎用药、少用药,许多药物需要在肝中代谢,而病变肝脏对其解毒能力下降,肝细胞反受其害*适当休息和营养治疗为主13营养治疗营养治疗目的:避免肝脏的负担和损伤给予充分营养以保肝促进肝脏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14营养治疗原则如厌食、

4、纳差、脂肪吸收障碍,此时不可强迫进食。食物供应宜量少、质精、易消化,尽可能照顾病人口味如进食过少,可通过静脉补液提供必需营养素,满足病人的生理需要。慢性肝炎和急性肝炎恢复期病人基本是采用平衡膳食。15营养治疗ª平衡膳食基本原则和措施包括:①热能供应适当——保持能量平衡,维持理想体重。②供给足量优质蛋白质——慢性肝炎病人蛋白质的供应量应占总能量的15%,并以优质蛋白为主。16负氮平衡致肝细胞再生延迟,肌肉消耗重症肝炎进食蛋白质可能致肝性脑病安全区间很小,个体变化很大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形式供应能量,可使储存蛋白质分解

5、降至最低。17③碳水化合物要适量——每日供应量应占总能量的60~70%为宜,以米面为主。④         脂肪供给应适量,——约占全日总热能的20~25%为宜。18⑤补充充足维生素——抗氧化营养素如维生素E、A、C等有保护肝脏免受损伤的作用。⑥         饮食习惯的改变——少食多餐,严禁暴饮暴食;戒酒。19肝硬化定义:由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作用,造成肝脏的弥漫性损害,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20病因我国有68%的肝硬化由病毒性肝炎引起,以乙型肝炎为主欧美、日本以酒精性肝炎为主21肝细胞弥漫性

6、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替进行,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以及血液循环途径的改建,使肝脏变形、变硬,形成肝硬变22物质代谢、胆汁形成、凝血因子形成、水、电解质平衡、免疫稳定、激素活性改变、血液循环的维持均与肝脏有关23肝硬化临床表现:临床上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早期属肝功能代偿期,以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右上腹痛、大便不成形等症状为主,并有出血倾向和凝血缺陷24病情发展则出现浮肿、黄疸、发热。75%以上的病人晚期出现腹水,并有食管静脉曲张,晚期常出现消

7、化道出血、肝性昏迷、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25肝功能不全☆蜘蛛痣出血倾向黄疸睾丸萎缩、男性乳房发育肝性脑病:常见死因26肝硬化ª治疗:对并发症采取对症治疗外,并无特效的治愈性治疗,主要通过合理营养和适当休息等缓解病情27营养治疗ª营养治疗的目:是改善肝脏功能,提高免疫力,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预防出现并发症。28与肝硬化有关的营养因素:①酒精每天摄入酒精40-80ml,10年后发生②营养失调长期缺乏蛋白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E和抗脂肪因子(主要是胆碱)③肝硬化时的代谢障碍:出现蛋白质合成障碍、凝血障碍、氨基酸代谢紊

8、乱,29营养治疗原则和措施1.高蛋白——低蛋白血症:合成下降,晚期腹水又丧失大量蛋白——按病人的理想体重每日每公斤供应1.5~1.8克蛋白质比较稳妥,并保证一定数量的优质蛋白质。——伴有顽固性腹水者,食欲极度减退,必要时可采用要素膳、经肠营养或静脉营养。——肝昏迷先兆时,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30调节过程:开始可试用含蛋白质50g/d的饮食,1周后若无不良反应,每周可递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