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导论结课论文

医学导论结课论文

ID:40793488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7

医学导论结课论文_第1页
医学导论结课论文_第2页
医学导论结课论文_第3页
医学导论结课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医学导论结课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医学导论结课论文吴岚学号:5127139026专业:临床五年授课教师:陈挥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关键词;医学医患关系简析中西医结合作为医学院的专业课程,这学期的内容显然是导论,没有对医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但是,导论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作为一名大一的医学生,本学期从这门课中得到了很多启示,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这份壮丽事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自觉的认同,更加坚定了我的立场,树立了将学医进行到底的决心。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选择医学院就选择了奉献,在此论文中,我谨以两个小分点谈一谈个人的认识和感受。医院是迎接和送别生命的圣地。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仅在

2、现阶段还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近年来,医生除了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压力外,还得承受愈来愈不公正而愈演愈烈的社会谴责。究竟是什么,使得医生这样两面挨打?原因是复杂而深刻的,但毫无疑问大众对于医患关系的认识有失偏颇。医生是上帝吗?不,不是,医生没有能力操纵控生死大权;患者是上帝吗?不,不是,健康和生命是无法用金钱购买的财富,怎么能将医患关系和买卖双方的关系画等号呢?人们价值观念的物质化和对金钱的过分信任是造成这样后果的重要原因。若要分析,医生和售货员所从事的都是服务行业,而患者和顾客均属于消费者。而从本质上来看,医患关系是所有

3、人际关系中最和谐的,因为这是唯一直接关乎人类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关系,它直接关乎人的生命和幸福。而售货员与顾客之间则只关系到普通的商品交换和商品买卖。具体说来,医生是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当病人前去求医时,就与医生进入一种专业关系,而普通的商品买卖是一个陌生人的世界。我们到商店购物,售货员不必知道我们的姓名、家庭购物史以及某些与购物有关的隐秘私事也能提供优质服务。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非常有限,主要是一些消极的义务和权利。例如:售货员不应将假冒伪劣商品卖给顾客,顾客有权买到与费用相当的商品,她们之间不应吵架、斗殴等。他们之间的积极义

4、务和积极权利很少,例如:售货员没有义务帮助顾客解决经济困难,顾客也没有权利要求售货员这样做等。总结起来,医患关系有以下特点:(1)在医患关系中,病人处于脆弱和依赖地位。大多数病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拥有使自己恢复健康的知识技能,他们不得不依赖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不能判断医生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的质量。正是这种医学知识上的不平等使病人处于脆弱和依赖地位。(2)当病人求医时,自己的健康、命运甚至生命处于危险之中。为了有利于治疗,病人常常需要把自己的一些隐秘私事告诉医生或护士。这就是的病人和医护人员之间形成比较密切有时甚至亲近的关系,而不同于售货员

5、和顾客之间的陌生人关系。(3)病人的求医行为隐含着对医生的信任。病人把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托付给医务人员,使医务人员肩负许多正面的义务和重大的权利;反之也使病人拥有许多正面的权利。这时他们之间存在信托关系,其中有两个基本性质。其一,医生把病人的权益放在首位;其二,医患关系是两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自愿发生的关系,带有契约性质。今天,我们的临床医学,从体系上来说,应该是偏西医方向的,尤其是在在与中医学相较更有实力的外科学上。而中西医结合也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而是与人这个复杂的主体密切相关的文化问题,是与整个制度有关的社会问题。中医理论反映的是人体

6、宏观现象之间的关系,西医理论反映的是人体微观现象之间的关系,二者所反映的联系必然会有所不同。中医构建理论所依据之现象,虽然是西医构建理论所依据之现象的综合体现,但中医所拥有的一些规律(现象间的联系),在西医的微观层次上就未必会有;反之,西医所拥有的一些规律,在中医的宏观层次上也未必有。中西医理论不应该用同一套模式来解释。中西医结合,如果要形成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则有两种可能。一是将现有中西医统一在一种理论模式之下,而形成一种新的医学;二是集现有中西医各自之特点,而形成一种新的医学。笔者认为,前者不太可能,原因如前所述。后者则有可能:中医的优势是

7、宏观、综合,西医的优势是微观、分析,二者优势的结合就会形成既清楚每个微观环节、又能够注意到这些环节之间的联系而将其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的医学模式。要指出的是,因为宏观现象是微观现象的整体表现,且不能用宏观现象来解释微观现象,而只能用微观现象来解释宏观现象,这就象人们不能用人体的整体表现来解释细胞的变化,而只能用细胞的变化来解释人体的整体表现一样,所以这种医学模式的实现只能靠微观层次的医学来完成。这种医学模式,其实质就是西医的微观走向中医的宏观。西医要研究中医,就要在现象上下功夫,要从宏观症状与微观环节之间的联系入手;而对中医理论的理解,也要重视其

8、理论中所反映的现象以及现象之间的联系模式,而非解释方法。当然,这种中西医结合的过程必然还将是漫长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带着这一信念,我迈入这神圣的医学学府,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