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层框架结构,全手算

四层框架结构,全手算

ID:40801352

大小:537.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8-07

四层框架结构,全手算_第1页
四层框架结构,全手算_第2页
四层框架结构,全手算_第3页
四层框架结构,全手算_第4页
四层框架结构,全手算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层框架结构,全手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多层框架设计实例    某四层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图、剖面图如图1所示,试采用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结构设计。    1.设计资料    (1)设计标高:室内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400m,室内外高差600mm。    (2)墙身做法:墙身为普通机制砖填充墙,M5水泥砂浆砌筑。内粉刷为混合砂浆底,纸筋灰面,厚20mm,“803”内墙涂料两度。外粉刷为1:3水泥砂浆底,厚20mm,马赛克贴面。    (3)楼面做法:顶层为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5mm厚1:2水泥砂浆加“107”胶水着色粉面层;底层为15mm厚纸筋面石灰抹底,涂料两度。    (4)屋面做法:现浇楼板上铺膨

2、胀珍珠岩保温层(檐口处厚100mm,2%自两侧檐口向中间找坡),1:2水泥砂浆找平层厚20mm,二毡三油防水层。    (5)门窗做法:门厅处为铝合金门窗,其它均为木门,钢窗。    (6)地质资料:属Ⅲ类建筑场地,余略。    (7)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属B类)。    (8)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办公楼楼面活荷载,走廊楼面活荷载。图1某多层框架平面图、剖面图    2.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    (1)结构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各梁柱截面尺寸确定如下。 图2结构平面布置图     边跨(AB、CD)梁:取    中跨(BC)梁:取    边柱(A轴、D轴)连系梁:取    中柱(B轴

3、、C轴)连系梁:取    柱截面均为    现浇楼板厚100mm。    结构计算简图如图3所示。根据地质资料,确定基础顶面离室外地面为500mm,由此求得底层层高为4.3m。各梁柱构件的线刚度经计算后列于图3。其中在求梁截面惯性矩时考虑到现浇楼板的作用,取(为不考虑楼板翼缘作用的梁截面惯性矩)。    边跨(AB、CD)梁:        (其他梁、柱的线刚度计算同上,略)    图3结构计算简图    (图中数字为线刚度)    (2)荷载计算    1)恒载计算    ①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    100厚~140厚(2%找坡)膨胀珍珠岩   

4、 10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15mm厚纸筋面石灰抹底屋面恒荷载    边跨(AB、CD)框架梁自重    梁侧粉刷    中跨(BC)框架梁自重    梁侧粉刷    因此,作用在屋顶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                    ②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荷载计算同上(略),作用在中间层框架上的线荷载为:                    ③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边柱连系梁自重    梁侧粉刷    1m高女儿墙自重    墙侧粉刷    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顶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中柱连系梁自重    梁侧粉刷    连系梁传来

5、屋面自重    顶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④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荷载计算方法同上,具体计算过程略)    中间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中间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恒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如图4所示:     图4图5    2)活荷载计算    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如图5所示。图中各荷载值计算如下:                                    3)风荷载计算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为    因结构高度小于30m,可取;对于矩形截面;可查荷载规范,当查得的时,取。将风荷载换算成作用于框架每层节点上的集中荷载,计算过程如表1所示。表1为一

6、榀框架各层节点的受风面积,计算结果如图6所示。     表1风荷载计算层次A/Pw/kN11.01.313.41.100.5510.149.6421.01.310.21.010.5512.488.9231.01.37.01.000.5512.488.9241.01.33.81.000.5513.659.76  图6风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    (3)内力计算    1)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恒荷载(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具体计算过程略),在恒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弯矩图、剪力图和轴力图见图7~图9。  图7在恒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弯矩图(单位:)   图8在恒荷载作用下

7、结构的剪力图(单位:kN)图9在恒荷载作用下结构的轴力图(单位:kN)     2)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也采用分层法,考虑到活荷载分布的最不利组合,各层楼层活荷载布置可能如图10所示的几种组合形式。计算结果见图10(仅表示出标准层在活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图10标准层在活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     (3)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见图6,内力计算采用D值法,计算过程见图11。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弯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