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理念文化方案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理念文化方案

ID:40809550

大小:70.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8-08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理念文化方案_第1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理念文化方案_第2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理念文化方案_第3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理念文化方案_第4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理念文化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理念文化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理念文化方案前言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以下简称奋斗中学),诞生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时期。学校由文武兼备的抗日名将傅作义先生创建,致力为国家培养人才。傅先生是高级将领,怀教育救国、育才报国之志,虽历尽千辛万苦,唯初心不改,奋斗自励,砥砺前行,一生作义。他一生倡导艰苦奋斗,身体力行,倡导“为国家育人才,代干部教子弟”,于“国难教育思潮”中创建私立奋斗中学,倡导“德智体兼修,教学做合一”的办学方针,鞭策人人都能弘扬“奋斗”精神,驱除日寇,光复祖国,振兴中华。自在绥西陕坝创立以来,奋斗中学在长期

2、的办学历程中已经形成一部曲折与辉煌同在、文化与精神相融的奋斗史。学校全体师生崇尚奋斗,发愤图强,历经几度峥嵘坎坷、艰辛曲折、诸多辉煌,已经汇聚了浓郁的“奋斗文化场”。“奋斗文化”,引导全体师生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愈挫愈勇,为实现高远目标而执着前行,为铸造一流奋斗中学文化品牌而精进不息。可以说,“奋斗文化”铸就品牌之魂,“奋斗精神”筑起精神脊梁,“奋斗之志”汇聚无穷能量,“奋斗之行”折射青春光彩。忆往昔峥嵘岁月,教育事业熠熠生辉;瞻未来美好前景,栋梁之材络绎不绝。“奋斗文化”内润于心,外化于行,汇聚着自强不息的

3、精神力量,弘扬着奋斗不止的前进之风,助推学校不断插上腾飞之翼,向着远大的目标奋力翱翔,在素质教育的天空中展翅高飞。 理念文化大纲第一部分核心文化:奋斗文化第二部分基本理念学校精神:志存高远  自强不息 校   训:强学 修德 健体 创新 奋斗校   风:奋进 求实 弘毅 教   风:奋发 敬业 善研学   风:奋飞 勤学 力行  第三部分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德智体兼修   教学做合一 办学策略:学生为本  教师强校  科研兴校 品牌立校 发展愿景:精进不息、区域闻名的奋中品牌培养目标:有进取精神、担当意识、学养丰厚的优秀

4、人才第四部分治校理念管理理念:严 精  细 深 实 广人才理念:贤能立根  育励相融  服务理念:融通贤能  善育乐励    第五部分 誓词宣言教师誓词学生誓词学校宣言 第一部分 核心文化 【核心文化】1.定义:核心文化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经营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学校一切行为的起点和归宿,是学校文化理念系统的灵魂。2.奋斗中学的核心文化奋斗文化3.阐释奋斗文化的字面承载意义:“奋”即鸟类振羽展翅,有振作,飞扬之义。《淮南子·时则训》:“鸣鸠奋其羽”。“奋”又像飞翔的鹏鸟。《庄子》有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

5、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奋”有振作精神,目标远大之义。“斗”,两士相对,兵杖在后,有相争对打之义。“斗”寓意为竞赛、比拼、争胜之意。奋斗,有振作精神,为实现特定目标而作不懈努力之义。奋斗中学由著名爱国将领傅作义先生于1942年在抗日烽火中创办,开始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征程。历经75载的励精图治、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学校逐渐形成浓郁的奋斗文化气场,奋斗精神生生不息,绵绵不断。可以说,奋斗中学峥嵘坎坷,曲折不断,任重道远,执着前行;志存高远,薪火相传,自强精神,永远不朽。1.“奋斗文化”,在神话传

6、说、传统文化中能找到文化渊源。中华文明历来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中华民族所以能在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历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靠的就是这样一种发愤图强、坚忍不拔、与时俱进的精神。中华民族这种奋斗不息的精神从传统文化中就能找到渊源。一些经典的神话传说及成语故事都无一不展现奋斗精神的内涵与实质,诸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百折不挠”“风雨无阻”“艰苦卓绝”“冲锋陷阵”等等,都暗含着奋斗的精神气魄,折射出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在儒

7、家思想中,也富有学以致用、积极进取的思想,具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在道家思想中,也留下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训导。这些思想都能展示出刚健有为、奋进不止的精神。基于此,对每个奋中人来讲,都应该学习傅作义先生的“振兴国家,为国育才”的爱国情怀,能正确处理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具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2.“奋斗文化”,与历史文化相契合,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奋斗文化,在某个程度上来讲有历史文化的渊源,能从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百折不挠的历史文化中汲取滋养。尤其

8、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都在全过程中贯穿了艰苦奋斗精神及优良传统,才能让社会主义事业立于不败之地。随着时代变迁及社会发展,中国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必须与时代相适应相符合。新时期的国家建设需要弘扬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新年贺词中倡导“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抖擞精神,励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