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至今台湾佛寺发展的

前后至今台湾佛寺发展的

ID:40812861

大小:446.7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8-08

前后至今台湾佛寺发展的_第1页
前后至今台湾佛寺发展的_第2页
前后至今台湾佛寺发展的_第3页
前后至今台湾佛寺发展的_第4页
前后至今台湾佛寺发展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前后至今台湾佛寺发展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光復前後至今台灣佛寺發展的省思王武烈建築師○原始佛教並不需要佛寺佛寺文化是由教徒們的宗教情懷,歷經數千年才交織而成的,早已經是亞洲文化的主要骨幹。建築是文明的產物,建築物本身就是大型而且耐久的藝術品,文化、藝術古品如果沒有建築物的庇護,是很難保存至今的。由於佛寺有很深的宗教與社會屬性,它是同一時代的“文化載體",涵括了哲學文化、科學文化、政治局面、經濟狀況、商業貿易、倫理道德、人文風尚、慈善救濟、碑銘書法、建築工藝、園林環境、美術創作、雕塑藝術、壁面彩繪、音樂戲劇、曲藝舞蹈、服裝佩飾、法事儀軌等等。早期佛陀帶領“沙門"﹙Sramana,乞

2、士﹚僧眾遊方,行乞於四方,生活要求極為簡便,「外乞食以養色身,內乞法以養慧命。」常棲息於樹下、山洞或露地修習禪定,根本沒有、也不需要後來所謂的「佛寺建築」。酷熱時或雨季也僅短暫借住民間房舍,如果是“頭陀"﹙Dhuta﹚行中,“阿蘭若"處﹙Aranya,也稱“阿練若"、“蘭若",意為叢林處、遠離處、空家﹚更要遠離人家,在樹下、露地、塚間、草地隨坐,且常坐不臥,根本不需要「佛寺建築」。“原始佛教"主張出離世間,甚至厭惡人生,常行“頭陀"行,等於是過著「隨處皆安」的生活,並不需要固定的居處。到後來才形成的「四方僧的住處」,由梵文譯成中文為「招提

3、僧坊」。但其梵音﹙Caturdesa-samgharamag﹚音譯應是「佳拓鬥提舍──僧伽藍」,佳拓鬥﹙catur﹚是四,提舍﹙desa﹚是場所、方、國土,即四方僧眾共住的場所。“佳拓鬥"被寫為「招」字,是把「拓」字誤看成「招」字的結果。中國漢代儒者教授生徒,其所居處悉稱為“精舍"。天竺﹙Hindu、Sindu,古印度、身毒﹚最早的佛教徒修行處所“委奴婆那"(venuvana,園林)當時翻譯成中文也利用“精舍"兩字,這種場所是印度雨季時期安居的共用道場。《學林新編》曰:「晉孝武帝幼奉佛法,立“靜舍"於殿門。引沙門居之。因此俗謂佛寺曰“靜舍

4、",亦曰“精舍"。」故《慧苑音義上》曰:「藝文類曰,“精舍"者,非以舍之精妙名曰“精舍",由其精練行者之所居,故謂之“精舍"也。」佛教傳入漢土的初期,只是眾僧房﹙一般民居﹚中間圍著一座佛塔﹙主要建物﹚,並採用非建築結構的某些文物雕繪品附加、擺飾於屋內,建築物沒有大不同於現今所知的中國式的建築。戊寅年末舉辦「1998年佛教建築傳統與前瞻系1列講座」,第一節時中國中央美術學院屠舜耕教授特別提到,初期的佛教建築在寺中心大殿前,均建有佛塔,後來逐漸塔寺並重,再後來則寺重於塔,塔就往兩側移,退居次要地位,最後卻縮小供於供桌上,改以供佛像的大殿為主體

5、。起因是佛教信仰深植民間後,隨著對佛理的認知,人們開始擺脫佛塔的神秘感。如今,交通發達,顯密佛教(ExotericandEsotericBuddhism)相互交流更加迅速,上座部佛教﹙TheravadaBuddhism﹚近年也盛行於台灣。由於台灣信眾的虔誠,台灣就建造了各式(國)各樣的佛教建築。筆者也曾設計了一座大型喇嘛廟──菩提講堂,位在雲林縣。○近代台灣佛寺的發展西元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光復了。四年後當時中國的國民黨中央政府「轉進」臺灣,一批精英學者也避居福爾摩沙﹙Formosa﹚。因為偏安了五十多年,由於大家的勤奮及時

6、勢造成,近二十多年來,臺灣的經濟突飛,就學、就業容易,而創造出華人歷史上最富裕的世代。由於中國的長期戰亂、世事無常讓知識份子憂心,而有入佛避世的決心,俗言:「將軍老來都學佛。」戰場的殺伐、苦痛深植內心,於是有許多人於安定後出家,祈求救贖與懺悔。接著修學密宗之大德也廣弘密法,因此顯密佛教共融於臺灣。佛教流行一句話:「禪貧、密富、淨土方便」,因為時勢的轉變,需求的不同,讓顯密佛教各宗在臺灣有了發展的機會。密宗有諸仁波切﹙Rimpoche﹚,還有“藏密"系統的中國上師﹙ChineseGuru﹚都在1970年以前就在台弘法授徒。後來“唐密"﹙T,

7、ang—Chineseesotericschool﹚上師,“東密"﹙Japaneseesotericschool﹚法師也積極弘法。1982年以後,又有西藏密宗“喇嘛教"﹙Lamaism﹚來臺弘揚,因此修學顯密﹙exotericandesoteric﹚佛教者大增。台灣於1975至1996年間,因經濟與政治的開放,短短二十年間,創造出政治與經濟的奇蹟。因此難免產生暴發戶的心態,造成凡事追求速成。在宗教信仰上,由大量之徵、助、附印中國與日本的佛經、善書,不論好壞對錯或門派,照單全收,大多是印刷廠留版,並強調印經有超拔祖先、嬰靈的不可思議功德,便

8、整合、融合中國各教(含外道)各宗派的思想所註釋經典,或將各種經典斷章取義,模糊各宗派思想,開始大量吸收、累積社會資源,從而大量擴建龐大華麗的寺廟。○台灣的佛教與建築文化2漢傳佛教徒聚會修行的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