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相国陈廷敬

大清相国陈廷敬

ID:40819467

大小:12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8

大清相国陈廷敬_第1页
大清相国陈廷敬_第2页
大清相国陈廷敬_第3页
大清相国陈廷敬_第4页
大清相国陈廷敬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清相国陈廷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清相国陈廷敬:王岐山推崇的反腐名臣在离任北京市长时,王岐山向同僚推荐《大清相国》一书,书中大篇幅讲述了陈廷敬巡查地方官场的故事。  陈廷敬与王岐山是山西老乡。王岐山是山西天镇人,隶属大同;陈廷敬是山西阳城人,隶属晋城。在山西地图上,两地一北一南。如今,在山西深陷“塌方式腐败”、不断有官员落马之际,走访陈廷敬的老家让人格外感慨。  《大清相国》一书用“几近完人”形容陈廷敬,该书作者王跃文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说:“‘几近完人’是书中打了折扣的说法,康熙对他的评价是‘可称全人’。”王跃文认为,“全人”既可以理解为人格的完美,也可以理解为陈廷敬不仅擅长学问,

2、能著书立说,还能在反腐治贪领域有所作为。  出身书香门第  阳城县皇城村原名中道庄,1638年,陈廷敬就出生在这里。陈家子弟以读书为业,家族中曾出过不少进士,可谓书香门第。但陈廷敬的高祖父陈修却屡试不第,无奈之下只好做起生意,经营煤矿和冶铁,很快积累起庞大家资,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望族。尽管已经富甲一方,但陈修对子孙的学业要求更严。到陈廷敬祖父一辈,陈家建起家塾,既教自家子弟,也收附近穷人家的孩子。及至陈廷敬的父辈,其父陈昌期经营着家族的产业,伯父陈昌言则考中进士,出任过知县、御史。  陈廷敬自幼博览群书,7岁那年,已开始读理学家薛瑄的著作。9岁时,陈廷敬的塾师

3、因为陈廷敬“大异人,非我所能教也”而辞职。14岁那年,陈廷敬娶了明代吏部尚书王国光的孙女为妻。同年,他和父亲一起参加院试,陈廷敬名列第一,成为秀才,比父亲的成绩还好,这令父亲既惭愧又欣喜。6年后,陈廷敬在省城太原考中举人。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刚刚中举的陈廷敬就赶上朝廷举行会试。科举史上,参加会试几十年依然落榜的多如牛毛,但陈廷敬第一次会试就中了进士,从此踏入仕途。当时,陈廷敬的名字还是“陈敬”,由于与别人同名,朝廷就给他加上“廷”字,改名陈廷敬。  由于在会试中名次不算太高,陈廷敬被选为庶吉士,留在翰林院继续学习,相当于现在常说的后备干部。顺治去世

4、,康熙即位,陈廷敬担任了康熙的经筵讲官,有机会为康熙讲书。康熙深爱陈廷敬的见识才学,同时对他低调奉公的作风大加赏识。后来,陈廷敬一路高升,曾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工、户、吏、刑四部尚书,最终担任文渊阁大学士。自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帮助皇帝处理政事的大学士成为文官最高职位,相当于宰相。  “陈廷敬生于明末、长于清初,山西当时是受程朱理学影响很大的地区,这必然影响到他。当时,理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理论上趋于完善,很多理学家开始强调躬行理学思想,陈廷敬就是如此。理学强调的个人道德,具体到官场之中就是自身为官要清廉,对待贪官要敢于斗争。”山西省陈廷敬研究会副会长、曾长

5、期在晋城地方志办公室工作的研究员马甫平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说。2014年11月24日,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的陈廷敬故居。(本刊记者李静涛摄)  从御史台到巡视制度  纵观陈廷敬的仕途,他主管吏治的时间很长,两次担任吏部尚书,也在主管监察、弹劾及建议的都察院做过两次一把手——左都御史。中国早期的监察机构御史台始于东汉,长官称御史大夫。到了明清,改革为都察院制度。都察院会选出合适的御史,由皇帝钦点并代其监察地方及各部门。一旦有官员贪污违法,御史有权直接向皇帝上奏弹劾。陈廷敬总领全国监察事务,监督各省主政官员是他工作的重点。  《大清相国》中两次写到了陈廷敬

6、前往外省巡视,与当地问题官员斗智斗勇。  第一次是山东巡抚上奏,山东全省丰收,百姓自愿捐粮。康熙很高兴,但陈廷敬觉得这事很蹊跷:“地分南北,各地收成肯定有别,全省百姓自愿捐粮恐怕不可信。”康熙被他说得很不痛快,干脆派他到山东调查实际情况。一入山东境内,陈廷敬就遇到一批官差假冒“百姓”为山东巡抚歌功颂德。陈廷敬故作相信,暗中调查,几次遇险,最终发现山东巡抚瞒报灾荒,甚至扣押不愿配合做假的地方官员。后来山东巡抚不得不向朝廷请罪。  第二次是巡视云南。当时云南巡抚王继文因为有功,即将升任云贵总督。恰好陈廷敬调任户部尚书,察觉到云南的库银有问题,于是再次巡视。原来,平

7、定吴三桂叛乱后,王继文向朝廷瞒报了大批饷银,造成了库银的亏空。为了应付陈廷敬,王继文向富商借银子假冒库银,同时他的手下还有严重贪污问题。陈廷敬明察暗访,使得王继文认罪。  小说里的两个故事,一虚一实。历史上,云南巡抚王继文确实是由陈廷敬扳倒的。1685年,时任左都御史的陈廷敬连续向康熙上了三道奏折。在第三道奏折中,陈廷敬将矛头直指云南巡抚王继文,弹劾他趁平定三藩之际“亏损国课几至百万之多”,并且“侵没饷银已九十万余两”,请康熙下令彻查。巡抚是一省之内的军事、民政最高长官,权限很大。陈廷敬弹劾王继文在当时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个人要承受很大压力。好在陈廷敬实名

8、举报的证据充分,王继文很快被罢官,一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