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升初数学 应用题综合训练(十一) 苏教版

2019年小升初数学 应用题综合训练(十一) 苏教版

ID:40820764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8

2019年小升初数学 应用题综合训练(十一) 苏教版_第1页
2019年小升初数学 应用题综合训练(十一) 苏教版_第2页
2019年小升初数学 应用题综合训练(十一) 苏教版_第3页
2019年小升初数学 应用题综合训练(十一) 苏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年小升初数学 应用题综合训练(十一)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十一)苏教版  101.小明买了1支钢笔,所用的钱比所带的总钱数的一半多0.5元;买了1支圆珠笔,所用的钱比买钢笔后余下的钱的一半少0.5元;又买了2.8元的本子,最后剩下0.8元.小明带了多少元钱?  解:还原问题的思考方法来解答。买圆珠笔后余下2.8+0.8=3.6元,买钢笔后余下(3.6-0.5)×2=6.2元,小明带了(6.2+0.5)×2=13.4元  102.儿子今年6岁,父亲10年前的年龄等于儿子20年后的年龄.当父亲的年龄恰好是儿子年龄的2倍时是在公元哪一年?  解:儿子20

2、年后是6+20=26岁,父亲今年26+10=36岁。父亲比儿子大36-6=30岁。  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时,儿子的年龄就和年龄差相同,那么到那时儿子30岁。  所以,是在30-6+xx=2031年时。  103.在一条长12米的电线上,黄甲虫在8:20从右端以每分钟15厘米的速度向左端爬去;8:30红甲虫和蓝甲虫从左端分别以每分钟13厘米和11厘米的速度向右端爬去,红甲虫在什么时刻恰好在蓝甲虫和黄甲虫的中间?  解:"恰好在中间",我的理解是在蓝甲虫和黄甲虫的中点上。  假设一只甲虫A行在红甲虫的前面,并且让红甲虫一

3、直保持在蓝甲虫和A甲虫的中点上。那么A甲虫的速度每分钟行13×2-11=15厘米。当A甲虫和黄甲虫相遇时,就满足条件了。  所以A甲虫出发时,与黄甲虫相距12×100-15×(30-20)=1050厘米。  需要1050÷(15+15)=35分钟相遇。  即红甲虫在9:05时恰好居于蓝甲虫和黄甲虫的中点上。  104.一支解放军部队从驻地乘车赶往某地抗洪抢险,如果将车速比原来提高1/9,就可比预定的时间20分钟赶到;如果先按原速度行驶72千米,再将车速比原来提高1/3,就可比预定的时间提前30分钟赶到.这支解放军部队的行程是多

4、少千米?  解:车速提高1/9,所用的时间就是预定时间的1÷(1+1/9)=9/10,所以预定时间是20÷(1-9/10)=200分钟。  速度提高1/3,如果行完全程,所用时间就是预定时间的1÷(1+1/3)=3/4,即提前200×(1-3/4)=50分钟。  但却提前了30分钟,说明有30÷50=3/5的路程提高了速度。  所以,全程是72÷(1-3/5)=180千米。  这题我有一巧妙的,小学生容易懂的算术方法。  如将车速比原来提高9分之1,速度比变为10:9,所以时间比为9:10,原来要用时20*(10-9)=200

5、分。  如一开始就提高3分之1,就会用时:3*200/4=150分,这样提前50分,而实际提前30分,  所以72千米占全程的1-30/50=20/50,  所以全程72/(20/50)=180千米。  回答者:纵览飞云-魔法师四级1-918:56  105.一只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往返一次共用4小时,回来时顺水比去时每小时多行12千米.因此后2小时比前2小时多行18千米,那么甲、乙两个码头距离是几千米?  解:逆水行的18÷2=9千米,顺水要行12×2-9=15千米。所以顺水速度是12÷(15-9)×15=30千米/小时。  

6、逆水速度是30-12=18千米/小时。所以两个码头相距18×2+9=45千米  解:后2小时比前2小时多行18千米,意味着前2小时只行到了离乙码头18/2=9千米的地方。顺水比逆水每小时多行12千米,那么2小时就应该多行12*2=24千米,实际上少了24-18=6千米,从而,顺水只行了:2-6/12=1.5小时。逆水行9千米用了2-1.5=0.5小时,逆水速度是:9/0.5=18千米  顺水速度是:18+12=30千米   甲乙两码头的距离是:30*1.5=45千米。  18÷12=1.5(时)就是回来时顺水所用的时间,那么去

7、时所用的时间就是4-1.5=2.5(时)  那么去时的速度就是18÷(2.5-1.5)=18(千米)  路程就是:18×2.5=45(千米)  106.甲、乙两个班的学生人数的比是5:4,如果从乙班转走9名学生,那么甲班就比乙班人数多2/3.这时乙班有多少人?  解:甲班比乙班多2/3,说明乙班3份,甲班3+2=5份,份数刚好没有变。  说明乙班转走的9名同学刚好是4-3=1份。所以这时乙班人数是9×3=27人。  解:乙班转走9人后两班人数之比为5:3  则这个9人就是乙班原来人数的1/4,现在的1/3。所以乙班现在有9*3

8、=27人`  107.甲、乙两堆煤共重78吨,从甲堆运出25%到乙堆,则乙堆与甲堆的重量比是8:5.原来各有多少吨煤?  解:后来甲堆有78÷(8+5)×5=30吨。  原来甲堆就有30÷(1-25%)=40吨。  原来乙堆就有78-40=38吨。  108.一件工作,甲单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