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陵导游词

大禹陵导游词

ID:40821396

大小:7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8-08

大禹陵导游词_第1页
大禹陵导游词_第2页
大禹陵导游词_第3页
大禹陵导游词_第4页
大禹陵导游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禹陵导游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禹陵1.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绍兴会稽山景区,来到会稽山,先来说说这座山的历史吧。会稽山是古已有之地名山,《周礼·夏官·职方氏》曾将会稽山列为九大名山之首。会稽山与我国古代开国圣君、治水英雄大禹有着不解的渊源,它是大禹娶妻、封禅的地方,同时也是大禹的陵寝所在地。早在隋代,会稽山就被列入我国的“四镇”之一。唐代时,又封霍山为中镇,与五岳并举,称为“五镇”,即:东镇沂山,中镇霍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这里就是南镇会稽山。首先我们参观的是大禹陵。这被九条青铜蛟龙环绕着的圆坛名为“九龙坛”,上下是雾状喷泉,四周清水

2、泛流而下。传说当年九条蛟龙在人间兴风作浪,使华夏大地洪水为患,勇敢的大禹降伏了蛟龙,造福百姓。“九龙坛”左侧向北延伸的水道称为“无极水道”,它是一条通往南镇庙的“虚拟”水路。行至神道,乘坐交通工具的游客就必须下车步行了,青铜所制的“龙杠”已在眼前。按照古代帝王的陵寝制度,文官在此下轿,武官在此下马,步行进入神道,祭拜陵寝。两侧的“拴马桩”则供官员栓马。眼前的大禹陵牌坊建于1995年,坊额正中的“大禹陵”三个大字,是199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大禹陵时亲笔题写的。穿过牌坊,我们就进入了神道。神道内原有五对石像

3、牲。2003年大禹陵扩建时,增至十二对。缓步慢行,依次可以看到辟邪,天鹿,龙马,巨象,獬豸(xiezhi),卧牛,石虎,黄熊,三足鳖,九尾狐,野猪和应龙十二对石像牲。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些神兽,它们都曾帮组过大禹治水,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神道尽头的巨型广场是举行祭祀典礼的地方。广场中央矗立着钟亭和鼓亭。九鼎台浮雕墙则介绍了大禹生平的一些事迹。禹得天书、涂山娶妻、三过家门而不入、禹会诸侯等千古称颂的传说都能在这里看到。浮雕墙上方醒目地摆放着九只大鼎。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后,分天下为九州。从此鼎成为了王权的象征,显示国

4、家统一,政令统一。不知各位是否注意到地面上的三幅铜雕。分别是龙、凤、狮,取吉祥、胜利之意,中间则是道教中的太极八卦图。这也暗合了会稽山佛、道合一之意。广场东侧的方形平台就是祭坛。大禹因治水成功历来受到人们的崇拜,从大禹的儿子启开始,历朝均有祭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大禹陵祭祀活动,民间的祭禹活动不断延续。每年的阳历4月20日,大禹后裔以及其他一些崇敬大禹的社会团体和个人自发举行祭祀活动。1995年,省政府组织大型的公祭活动,来自中央、省、市地方部分领导、港澳台同胞、大禹后裔及群众代表参加了公祭,场面盛大而隆重。此后,

5、五年一次的公祭活动被保留了下来。2004年起祭祀典礼改在祭禹广场举行,祭坛和禹陵在同一轴线上,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祭禹陵。祭坛四壁分别雕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图案,被称为四方神,守卫着大禹的陵寝。祭坛左侧这三根气势雄伟的石柱是图腾柱,他们由花岗岩制成,高约8米,石柱上盘龙环绕,向上翻转,就像翻腾的洪水,顶端雕刻着的云龙,威严肃穆。穿过告成桥,我们即将进入大禹陵核心区域,分别有禹陵、禹祠和禹庙。禹陵,即大禹葬地,为大禹陵景区的核心部分。《汉书·地理志》说:“山阴,会稽山在南,上有禹冢、禹井。”前方耸立的“大禹陵”碑是明朝绍兴知

6、府南大吉请当时的专家考证陵址后镌刻立碑的,“大禹陵”三字也为他所题写。禹陵南侧即是禹祠。禹祠是禹的第六代子孙无余所建。后来作为供奉、祭祀大禹及其后代的宗祠。几经兴废,现存的禹祠是1986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内有一尊大禹塑像,两边陈列着与大禹治水传说相关的文物图片、历史资料及绍兴姒氏宗谱。据传无余守墓时在绍兴繁衍下了子孙,均为姒姓,现已传至144-146代。大禹陵历史悠久,古碑众多,为便于游客观看,近年修建了碑廊,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碑安放于此。如《会稽刻石》,《往生碑》、《水利碑》等等。其中《会稽刻石》又称《李斯》碑。在公元前21

7、0年,秦始皇东巡“上会稽、祭大禹”时,等上秦望山,眺望南海,感叹之余,命他的宰相李斯写了一篇歌颂秦德的文章,立碑传世。禹庙是祭祀大禹的庙堂。现存禹庙,始建于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梁代。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佝偻碑、午门、拜厅、大殿,顺山势逐渐升高,气势宏伟,尉为壮观。看到那块字形奇特的佝偻碑了吗?因原碑在湖南衡山佝偻峰上,故称“佝偻碑”。留存于此的则是明嘉靖年间绍兴知府张明道根据湖南长沙岳麓书院的拓本翻刻而成。因其字形独特,历来为专家学者所关注,根据明代学者杨慎考译,碑文由77个字组成,记述了大禹治水的过程。当然这只是杨慎的一家之言,

8、供参考而已。午门为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拜厅,也称祭厅,是帝王及文武百官祭祀大禹的地方。“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由著名书法家钱君匋所书。两边陈列着1995年、2000年公祭大禹陵时的文字图片资料及部分中央、省、市领导莅临大禹陵时留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