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认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ID:40821541

大小:1.32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8-08

认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_第1页
认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_第2页
认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_第3页
认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_第4页
认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概念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课堂管理方法训练之二认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学生有哪些课堂问题行为?你是否有过类似的课堂行为?需要处理吗?不同类型的课堂问题行为,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或者教师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程度不等的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陈时见.课堂管理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问题行为是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或班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他将对教师和其他权威人士长期的对抗、极端的害羞、过度的白日梦、旷课、长

2、期的不愉快等症状都看作是问题行为的多种表现。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学家林格[美])按人格划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人格型:产生这种行为的学生带有神经质的特征,表现为退缩行为。忧心忡忡、缺乏信心、兴趣、心神不安、做白日梦。行为型:具有攻击性、破坏性、对抗性的特征,如怪叫、动手动脚、起哄。情绪型:是由于学生过度紧张焦虑、情绪多变而导致社会障碍的问题行为,如冷淡漠视,过分依赖他人,胆小怕事,慌乱,心事重重。有重合的地方奎伊(Quay)等人在其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1)按问题起源划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

3、扰乱性的问题行为:破坏课堂秩序、不守纪律和不道德行为心理问题行为:退缩、神经过敏等威克曼(E.K.Wickman)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2)按行为类型划分外向型问题行为:主要包括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作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以及故意顶撞班干部或教师、破坏课堂规则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等。外向型问题行为容易被觉察,它会直接干扰课堂纪律,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内向型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做白日梦、发呆等注意涣散行为;害怕提问

4、、抑郁孤僻、不与同学交往等退缩行为;胡涂乱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内向型问题行为大多不会对课堂秩序构成直接威胁,因而不易被教师察觉。但这类问题行为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危害也很大。(柳夕浪.1999)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3)从社会学的角度,按照程度的差异:不适当行为:与课堂中“应该如此”的理念不一致,不影响其他人,比如心不在焉,小动作、聊天处理方式:忽视或暗示,否则浪费时间、破坏气氛异常行为:自身特定的心理因素及其变化引起的,主要是由于自己心理的不正常而危害他人

5、,纠纷,干扰反教育行为:直接违反教育目标和行为规范或直接破坏教学秩序,不遵守作息制度,随意离开课堂,不服从教师,坐立不安,吵嚷,恶作剧暴力行为:这是直接危害他人的行为,如打架,大欺小等。(谢维和.2000)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4)不仅后进生、差生有问题行为,优秀生也有。美国近年来有人对中小学学生课堂行为的调查显示,有问题行为的儿童占总人数的53%。我国的研究发现,有问题行为的高中学生约占半数,而初中学生则占70%。(Smith&Misra.1992)(杨心德.1993)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普遍性55%的课堂问题行

6、为属于上课时讲话、喧哗等,有28%属于上课迟到和不做功课,上课任意走动等,另有17%属于看无关书籍等不专心上课,真正程度严重的问题行为只占极少数。我国对中小学课堂违纪行为的调查资料也显示,轻度的占84%,比较严重的占14%,非常严重的仅占2%。以轻度为主,持续时间短,易变性强。库宁的研究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问题以轻度为主讲话、做小动作心事重重、注意力不集中看课外书极端羞怯、害怕教师提问吃东西厌学考试作弊学生n=44170.1%56%46.3%43.5%33.9%29.9%25.8%教师N=28175.2%32.3%3

7、0.9%31.9%19.6%41.1%19.9%敏感多疑做白日梦上课睡觉擅离座位起哄无故缺席、旷课与老师同学发生争执学生N=44122.4%20%14.1%13.2%12.9%11.1%6.8%教师N=2815%14.5%8.5%6.7%7.8%15.2%6%(陈时见.2002.197)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频率在上面的7个选项中,师生选择的比例较大,该种行为有普遍性;课堂行为以轻度行为为主,而且,课堂行为有普遍性。有研究表明,有严重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大多数都能成长为适应良好的成年人,其中五分之一的人取得了杰出的

8、成就。因此,教师不应对这些学生作出草率的结论和悲观的预言,更不能因为其青少年的行为预言成年期。结果分析过失行为品行不良压抑性行为攻击性行为6-11岁77.5%12.9%6.4%3.2%12-14岁27.5%38%7.3%27.2%15-17岁10.6%48.4%27.2%13.8%18岁14.3%64.2%14.3%7.2%(吴宗宪.1994.17)年龄差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