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 液 常 规 检 查6

尿 液 常 规 检 查6

ID:40832993

大小:52.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8-08

尿 液 常 规 检 查6_第1页
尿 液 常 规 检 查6_第2页
尿 液 常 规 检 查6_第3页
尿 液 常 规 检 查6_第4页
尿 液 常 规 检 查6_第5页
资源描述:

《尿 液 常 规 检 查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尿液常规检查用8、10、11项试纸条浸入尿液留取尿标本---------------→放入尿液分析仪→判读结果一、标本采集:随机尿取洁净容器留中段尿为宜。妇女避免月经期,防止混入阴道分泌物。二、标本处理:应在2小时内及时送检,30分钟内完成检验。三、、一般检查:1、尿量:[正常参考值]成人:1.0-1.5L/24h,小儿:按kg体重算比成人多3-4倍。[临床意义]1.尿量减少(1)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等。(2)病理性常见于肾炎、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休克、脱水、严重烧伤、心功能不全等2.尿量增多(1)生理性出汗少、饮水过多、饮浓茶、酒

2、精类、精神紧张。(2)病理性常见于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炎等。2、颜色:[正常参考值]16透明,琥珀黄色。[临床意义]灰白色云雾状混浊,常见于脓尿;红色云雾状混浊常为血尿;酱油色多为急性血管内溶血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深黄色为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疽;乳白色为乳糜尿,有时有小血块并存,常见于血丝虫病;混浊多为无机盐结晶尿。四、尿显微镜检查:1、管型:[正常参考值]一般尿中为0,少量透明管型可见于剧烈运动后。[临床意义]颗粒管型增多,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透明管型增多,常见于肾实质损害;红细胞管型增多,多见于肾脏出血、

3、急性肾小球肾炎;脂肪管型增多,则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2、白细胞:[正常参考值]5个/高倍(HPF)。[临床意义]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等;非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有时也可出现白细胞增多。3、红细胞:16[正常参考值]一般无红细胞,或0-2个/HPF。[临床意义]红细胞增加即为血尿,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肾结核、血友病等。4、小圆上皮细胞: [正常参考值]正常尿中为0,或有极少量。[临床意义]小圆上皮细胞增加,常见于肾小管损害。五、化学检测法:既可用尿分析仪检测

4、,也可目测。酸碱度(PH)1、反应原理:PH试纸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PH的反应原理是基于PH指示剂法,目前,一般的尿液PH分析试纸中含有甲基红[PH4.2(红)-6.2(黄)],溴甲酚绿[PH3.6(黄)-5.4(绿)]溴麝香草酚蓝[PH6.7(黄)-7.5(蓝)],这些混合的酸碱指示剂适量配合可以反映尿液PH4.5-9.0的变异范围。试纸颜色由橙红经黄绿到蓝色。2、临床意义:16正常尿液呈弱酸性,约为6.0,因食物的不同,PH的变化范围为4.5-8.0。PH测定结果的判断比其他实验结果的判断要难一些,因为尿液PH的波动幅度大而快,而正常尿和病人

5、的尿的PH没有明显的差别,所以PH单独使用的意义不大。但与其他临床资料配合起来分析,则可成为重要的资料。3.注意事项:a、检测时尿标本必须新鲜,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液成分可导致尿液PH改变。大多数情况下,细菌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尿液呈碱性;少数情况下,细菌也分解尿液成分产生酸性物质,使尿液PH偏酸。b、当肾脏分泌的尿液含有过多的碳酸氢盐和碳酸缓冲对时,放置时间过长,使尿液中的二氧化碳自然扩散到空气中,使尿液PH增高。c、在测定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将试剂带浸泡在尿液标本中,浸泡时间过长,尿PH呈减低趋势。尿比重(SG)1、反应原理:尿液比重试纸

6、的反应原理是离子交换法,高分子电解质——甲基乙烯基醚和顺丁烯二酸的共聚体是弱酸性(—COOH基)离子交换体,而尿液中以盐的形式存在的电解质(M+X-),在尿液中离解,释放出M+阳离子(以Na+为主),与离子交换体中的氢离子置换释放出H+,而H+使PH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产生颜色变化,颜色由绿到黄的变化。正常值:1.003-1.030。162、临床意义:尿液比重的测定可以估计肾脏浓缩功能。由于尿液比重还受年龄、饮水量、出汗等因素的影响,故多次测定比单次测定更能反映肾脏浓缩功能。3、注意事项:a、尿液标本必须新鲜,不能含有强碱、强酸等物质(如奎宁、嘧啶

7、等药物),这些物质的存在都会影响尿液比重的测定。当尿液PH大于7时,应在测定结果上加上0.005作为强碱尿的校正。在尿液分析仪上一般都有自动校正功能。b、尿液分析试纸实际上测定的是尿液中的离子浓度,尿液中的非离子化合物(如葡萄糖、造影剂等)对测定结果必然有一定的影响。蛋白质(PRO)1、反应原理:蛋白误差法,某种特定的PH指示剂阴离子受蛋白质阳离子吸引,进一步电离,使指示剂的变色点发生改变,这种方法称为蛋白误差法。尿中有蛋白,模块呈蓝色,正常尿中蛋白质为阴性。2、临床意义:检验尿液蛋白是临床尿液常规化学检查之一,尿液蛋白试剂16主要检测的是尿液中

8、的白蛋白。正常情况下,健康成人每日排出的蛋白质含量极少(约为30-130mg),一般的常规定性方法都不能检测出来。一但尿液蛋白含量>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