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时期的中国财政(I)

转轨时期的中国财政(I)

ID:40837120

大小:287.91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8-08

转轨时期的中国财政(I)_第1页
转轨时期的中国财政(I)_第2页
转轨时期的中国财政(I)_第3页
转轨时期的中国财政(I)_第4页
转轨时期的中国财政(I)_第5页
资源描述:

《转轨时期的中国财政(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财政学第十五章转轨时期的中国财政财政学系NankaiUniversity财政学引子本章主题本章首先回顾了转轨时期我国的财政改革历程,其次介绍目前的财政经济状况,最后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强调加强预算管理及体制建设,根本目的在于为稳定国家财政基础,实现财政改革的最终目标——变政府财政为公共财政——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财政学系本章目录第一节中国财政改革的历程第二节国家财政状况分析第三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制第一节中国财政改革的历程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财政活动的特点二、中国财政改革

2、的基本目标三、中国财政改革的主要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财政活动的特点通过财政,政府,而不是市场或别的什么力量,成为经济生活中的唯一指挥者与协调者,财政政策调整对象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财政政策的贯彻与执行通常单纯依赖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而可以不考虑普通经济规律的制约,对包括财政行为的合理监督也因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特殊地位而实际上难以实现。中国财政改革的基本目标重新界定政府财政活动(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与私人经济活动的关系,重新确定政府财政的社会经济职能,在此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调整财政政策的基本取向和实施路径,逐

3、步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制。中国财政改革的主要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2年)第二阶段(1983—1988年)第三阶段(1989—1991年)第四阶段(1992年至1999年)第五阶段(2000年至今)第一阶段(1978—1982年)政府财政改革的重点是改革财政投资体制。虽然在当时政府财政还主要承担着直接协调国民经济各产业间投资比例关系的任务,但财政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例迅速下降。这一时期政府还通过税收、工资调整,使得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家庭间的分配比例关系发生了初步变化

4、第二阶段(1983—1988年)在财政支出方面仍以支持国民经济建设(维持较高的生产性投资)为主情况下,对财政收入政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以此强化国家税收的经济作用。放权导致预算外资金规模迅速扩大,不仅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赤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中央政府的财政职能。第三阶段(1989—1991年)在财政收入方面,通过税制改革使得国家税收初步发挥了缓解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作用,积极影响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借鉴外部经验与政策实践,政府进一步端正了对国债性质的认识,这一时期国债发行数量明显提高,使得中央政

5、府在筹集财政资金上日益趋于多元化。在财政支出方面,为了迅速培植适合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价格机制和配合当时的物价改革,调整了财政补贴政策。第四阶段(1992年至1999年)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以分税制为基本形式的,强调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相适应的分权型财政管理体制得以初步确立。在财政立法和预算监督方面,颁布了《预算法》,逐步建立了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并重的政府预算活动监督体系。第四阶段(1992年至1999年)在税收改革方面,按照“公平、明确、简洁、效率”之税收原则,(1994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税制调整,使我国

6、初步确立了现代税收制度。在财政支出改革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现代财政之满足公共需求的基本职能,主要财政开支逐渐倾斜于公共工程投资、发展基础产业、培植人力资本、加强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等项目。在扶持国有企业方面,除了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外,特别注重支持国有企业机制转换工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尽量给予财政支持。第五阶段(2000年至今)深化了预算编制方式的改革。财政预算法制建设加快。规范预算支出管理的配套措施初步形成,主要包括三方面: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收支两条线改革。对政府收支分类进行了重大改革。新一轮税制

7、改革正逐步展开。第二节国家财政状况分析一、财政收入的总量分析二、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三、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和结构分析四、中央政府财政赤字规模的变化情况五、潜在的财政风险及其性质第三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制一、努力实现政府财政职能的根本性转变二、参照国际惯例改革政府预算管理制度三、税制建设与税制改革四、强化政府支出的绩效管理首先,政府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作用范围正在逐步从满足“有益需求”方面转向满足“公共需求”方面,即政府的财政活动越来越以优先满足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公共产品与公共劳务为主。其次,我国政府财政之收入

8、分配职能也在不断加强。再次,和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相比,政府财政履行经济稳定职能并取得积极成效是最困难的。最后,由于沿市场化方向进行的财政改革取得了基本成功,市场与政府互补关系得到加强与完善,带有让政府活动弥补市场缺陷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这一显著特征的国民经济运行方式得到最终确立。参照国际惯例改革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第一,严格执行《预算法》和有关的财政法规。第二,预算管理施行协调-制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