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与推拿疗法腧穴概论

针灸与推拿疗法腧穴概论

ID:40845554

大小:1.06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8-08

针灸与推拿疗法腧穴概论_第1页
针灸与推拿疗法腧穴概论_第2页
针灸与推拿疗法腧穴概论_第3页
针灸与推拿疗法腧穴概论_第4页
针灸与推拿疗法腧穴概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与推拿疗法腧穴概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针灸与推拿疗法第一节腧穴概论概念:“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是穴位的统称,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它既是疾病的反映点,又是针灸和推拿施术的部位。一、腧穴的分类: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一、腧穴的分类:(一)十四经穴指分布在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上的腧穴,共361个穴名,670个穴位。“双穴”(十二经脉上的腧穴):309个,一名两穴,共618穴“单穴”(任、督脉上的穴):52个一、腧穴的分类:(一)十四经穴特点:有固定穴名(腧穴名称)、穴位(腧穴位置)

2、、归经(归属经脉),是腧穴的主要部分。一、腧穴的分类:(二)经外奇穴又称“奇穴”,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特点:主治范围较单纯,对某些病症有特异的疗效。如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定喘穴治疗哮喘等。一、腧穴的分类:(三)阿是穴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部位的穴位。特点:无固定名称,无固定位置,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的病变。一、腧穴的分类:鉴别归经定位定名主治作用十四经穴有归经有固定位置有专用穴名本经本脏腑器官病变局部病变奇穴无归经有固定位置有专用穴名对某病有特效局部病变阿是穴无无无

3、局部病变二、腧穴的作用:(一)近治作用:近治作用是指所有腧穴能主治所在部位和临近组织器官的病症,即“腧穴所在,主治所能”。这是所有腧穴主治作用的共同特点。如,睛明穴、攒竹穴位于眼眶周围,它们都可以治疗眼部的病症和前额疼痛。二、腧穴的作用:(二)远治作用:是指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腧穴,不仅可以治疗局部病证,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远端部位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如:足三里二、腧穴的作用:(三)特殊作用:是指某些穴位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以起到双向的调节作用或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如:天枢穴——

4、便秘或止泻三、腧穴的定位方法:(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三、腧穴的定位方法:(二)指寸定位法:又称手指同身寸法。该法是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1、中指同身寸法:中指屈曲时,中节掌侧两端纹头之间为1寸。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横寸。三、腧穴的定位方法:2、拇指同身寸法: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用于四肢部取穴。三、腧穴的定位方法:3、横指同身寸法: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为准,四

5、指的横度为3寸。又称“一夫法”。用于下肢直寸,背部的横寸三、腧穴的定位方法:(四)简便取穴法:列缺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三、腧穴的定位方法:(四)简便取穴法:合谷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尖下即为该穴。四、常用腧穴:列缺【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主治】头痛项强、咳喘、咽痛、手腕无力、齿痛、口眼歪斜。【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四、常用腧穴:少商【定位】在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主治】

6、咽喉肿痛、中风昏迷、中暑呕吐、小儿惊风、癫狂、咳嗽、鼻衄。【操作】直刺0.1寸,或向腕平刺0.2~0.3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四、常用腧穴:合谷【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痛经、滞产。【操作】直刺0.5~1寸四、常用腧穴:足三里【定位】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泄泻(保健要穴)【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1~3寸。四、常用腧穴:三阴交【

7、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主治】肠鸣腹胀、大便溏泻、完谷不化、月经不调、带下、阴廷、不孕、滞产、遗精、阳痿。【操作】直刺0.5~1寸。四、常用腧穴:血海【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瘾疹、皮肤瘙痒、丹毒、小便淋漓、股内侧痛。【操作】直刺1~1.2寸;可灸。四、常用腧穴:听宫【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查、呈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牙痛、癔病幻听、癫、狂等。【操作】张口直刺0.5~1寸,不留针;

8、可灸。四、常用腧穴:睛明【定位】目内眦向鼻侧旁开0.5寸。【主治】目赤肿痛,流泪,目眩,胬肉攀睛,视物不清等。【操作】嘱患者闭眼,医者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针尖沿鼻侧眶缘缓慢刺入0.5寸,不宜提插捻转,出针后压迫局部1~2分钟,以防出血。禁灸。四、常用腧穴:至阴【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主治】头痛、鼻塞、鼻衄、目痛、胞衣不下、胎位不正、难产。【操作】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四、常用腧穴: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