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蒸汽的焓熵图

水蒸汽的焓熵图

ID:40851250

大小:28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8

水蒸汽的焓熵图_第1页
水蒸汽的焓熵图_第2页
水蒸汽的焓熵图_第3页
水蒸汽的焓熵图_第4页
资源描述:

《水蒸汽的焓熵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蒸汽的焓熵图水蒸汽的焓熵图如下图所示。图中饱和水线x=1的上方为过热蒸汽区;c-d线为干饱和蒸汽线,在a-c-d线下面为湿蒸汽区,c-d线的上方为过热蒸汽区。h-s图中还绘制了等压线、等温线、等干度线和等容线。在湿蒸汽区,等压线与等温线重合,而且是一组斜率不同的直线。在过热蒸汽区,等压线与等温线分开,等压线为向上倾斜的曲线,而等温线是弯曲而后趋于平坦。此外,在h-s图上还有等容线(图中未画出),在湿蒸汽区中还有等干度线。由于等容线与等压线在延伸方向上有些近似(但更陡些),为了便于区别,在通常的焓熵图中,常将等容线印成红线或虚线。水蒸汽的h

2、-s图   由于工程上用到的蒸汽,常常是过热蒸汽或干度大于50%的湿蒸汽,故h-s图的实用部分仅是它的右上角。工程上实用的h-s图,即是将这部分放大而绘制的。水和水蒸汽性质计算机程序简介     目前大多数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的计算软件均采用第六届国际水蒸汽性质会议上成立的国际公式化委员会提出的一套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的公式。这套公式的适用范围:温度从273.16K到1073.15K,压力从理想气体极限值(p=0)到100MPa。可以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工业上应用的水和水蒸汽的参数不会超出此一范围。国际公式化委员会拟定的水和水蒸汽热力

3、性质公式简称IFC公式,IFC公式把整个区域分成6个子区域,如图2-10所示。不同的子区域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各区域之间的边界线方程也分别用函数表达。各子区域的计算公式及边界线函数请读者参阅有关文献。    水蒸汽作工质的大量工程应用问题,主要关键是工质初、终态参数的确定。为了能适应各种工程问题热力计算的需要,计算程序都以子程序形式编制,应用时,只要根据不同的已知参数调用相应的子程序,即可确定其他状态参数。如文献[9]提供的“确定水和水蒸汽热力计算的FORTRAN程序”编制了9个子程序,各子程序的输入参数及功能如下: 序号子程序名功能已知输

4、入参数输出结果参数函数子程序1PSK(T)TP2TSK(P)PT子例程子程序3PTF(P,T,V,H,S)p,t过冷水、饱和水v,h、s4PTG(P,T,V,H,S)p,t过热蒸汽、饱和蒸汽:v,h、s5PT(P,T,X,V,H,S)p,t过冷水、过热蒸汽:v,h、s6PH(P,H,X,T,V,S)p,h过冷水、饱和水、过热蒸汽、饱和蒸汽、湿蒸汽:x,t,v,s7PS(P,S,X,T,V,H)p,s过冷水、饱和水、过热蒸汽、饱和蒸汽、湿蒸汽:x,t,v,h8HS(H,S,X,P,T,V)h,s过热蒸汽、饱和蒸汽、湿蒸汽:x,p、t,v9PX

5、(P,X,T,V,H,S)p,x饱和水、饱和蒸汽、湿蒸汽:t,v,h、s热工水力计算中常还需粘度和导热系数等物性值,它们通常都以温度和比体积或密度为自变量,因而可以编制从T,v为变量的函数子程序分别确定粘度和导热系数。    水蒸汽热力过程的分析计算离不开状态参数值,利用上述子程序可较方便地编制进行各种热力过程分析计算的应用程序。我国严家录教授已提出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统一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计算结果完全符合新骨架表,由于不需分区,故而更加方便。…【例2-10】 已知p=1.0MPa,t=300℃,试据水蒸汽图表确定蒸汽所处的状态及其它状态

6、参数。解:由饱和蒸汽表可知,p=1.0MPa时,=179.88℃,现t为300℃,因 t>,故知为过热蒸汽。查未饱和水与过热蒸汽表得:    请读者用本课程提供的WST程序确定上述参数。返回…【例2-11】试利用水蒸汽表确定(1)p=1MPa,t=179.88℃(2)p=0.8MPa,v=0.22m3/kg时的蒸汽状态。解:(1)查表p=1MPa,=179.88℃,因t=故为饱和状态,但因p和不是两个独立参数,所以不能完全确定其状态,因此不能确定是干饱和蒸汽还是湿饱和蒸汽。查表p=0.8MPa,;,因故在p=0.8MPa,v=0.22m3/

7、kg时的蒸汽为湿蒸汽。    请读者用本课程提供的WST程序确定上述参数。返回…【例2-12】10kg130℃的水蒸汽中含有1.5kg的水,试确定水蒸汽的状态及其参数。解:根据湿饱和蒸汽的定义并结合题给的条件可知,水蒸汽处于湿饱和蒸汽状态。由按温度排列的饱和水与干饱和蒸汽表查得,饱和水与干饱和蒸汽的参数为:     由题给条件,湿蒸汽的干度为:  根据式(2-37a)至式(2-37d),求得湿蒸汽参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