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商丘古城 感受古代人的智慧

游商丘古城 感受古代人的智慧

ID:40857000

大小:18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8

游商丘古城 感受古代人的智慧_第1页
游商丘古城 感受古代人的智慧_第2页
游商丘古城 感受古代人的智慧_第3页
游商丘古城 感受古代人的智慧_第4页
游商丘古城 感受古代人的智慧_第5页
资源描述:

《游商丘古城 感受古代人的智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游商丘古城感受古代人的智慧时间:2010-06-1312:41   来源:乐途旅游网张巡祠  商丘古城商丘古城  又称归德府城,即明、清时期河南省商丘县城。建于明正德六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商丘古城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使古城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品、商业、商文化发祥地之隐喻。城墙周长3.6公里,有东西南北四门。城内地势为龟背形。城内建筑多为四合院建筑。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为防金木相克,古城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

2、,成为中国古城中的唯一。  木兰祠木兰祠  该景区位于虞城县营廓镇大周庄村,距虞城县城35公里,距京九铁路木兰站2.5公里。该景区兴建最早的景点花木兰祠,始建于唐于唐代,后金太和年间(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城镇酒都监乌答撒忽刺重修大殿、献殿各3间,并塑木兰木兰祠像。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2500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该祠僧人坚科、坚让等,再次募资修祠、立碑、至20世纪四十年代,木兰祠占地万余平方米,各类建筑120余间,另有祠地400亩,住持僧10余人。祠围墙内

3、外,植有柏树、槐树。大门过道两侧,各有一泥塑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木兰闺装像,献殿内塑有木兰戎装像,后楼塑有木兰全家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府、名人撰文、题诗、书画及60余通香火碑。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木兰生日),周边的官府带领乡民前来致祭,后发飞展成连续五日的香火古会,每日接待客人10多万人。可惜,这座恢宏壮观的祠宇,1943年毁于战火。现存有元代、清代祠碑两通,碑文详细记载了木兰身世、英迹和历代修祠情况。  应天书院应天书院  河南省商丘市的应天书院,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北宋时期的四大书院。  应天书院为五代后晋

4、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开办。“学子不远千里而至、”“远近学者皆归之。”北宋政权建立后,实行开科取士。因这里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科举中第者竟多达五、六十人。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真宗帝大为嘉叹,正式赐额为“应天书院”。范仲淹来应天书院求学、后娶妻生子,在商丘落户,并担任应天书院掌学主教。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应天书院改为府学,官府拨田十顷,充作学校经费。庆历三年(1043年)改为南京国子监。与东京开封和西京洛阳国子监同为当时的最高学府。  宋真宗时,因追念太祖自立为帝,应天顺时,将宋太祖赵匡胤发迹之处宋州(今商丘)于10

5、06年改为应天府,1014年又升为南京,处陪都地位。大中祥符二年,州人曹诚愿以学舍入官,并请戚舜宾主持。l009年,应天府知府把这一请求上报朝廷,宋真宗大为赞赏,立即批准,并使端明殿学士盛度著文评记其事,前参政事陈尧佐题写匾额,正式赐额为“应天府书院”。宋仁宗时,又于l043年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社会科学院。  后该书院在曹诚等人尤其是应天知府、著名文学家晏殊的支持下,得以大的扩展。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师在此任教,更是人才辈出,显盛一时,后人还立有《范文正公

6、讲院碑记》以兹纪念。  芒砀山芒砀山  永城市芒砀山文物旅游区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是豫东边陲一座新兴的汉文化旅游胜地。它西依京九,东傍京沪,北枕陇海。有欧亚大芒砀山陆桥之称的连霍高速公路纵贯其间。与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徐州、连云港、六大旅游城市一脉相连,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2002年被纳入河南省“三点一线”的黄金旅游带。  文物旅游区占地十二平方公里,内括四大景区,三十个旅游景点,是中原“一线五点”旅游开发的重点。  袁家山又称小蓬莱、吕祖庙,在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睢县城东南隅,是一处全国罕见的明代船形建筑群,为

7、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袁家山建成后,数百年府州县地图均有登陆。清初《道藏辑要·在陆肇祥》所载:“襄邑(睢县)有袁家山,明兵部尚书袁可立在陆园地也。上供长生大帝及八洞仙祖圣像,皆飞现云中。前后壁之间,留题圣迹颇多。……而晚尤爱道,故于在陆园崇建殿宇数重,至今灵应昭然焉。”  袁家山建于明代天启末年(1627年)袁可立致仕之后。“当司马公(袁可立)在前明时,宦历中外,逮乞休归田,筑别墅、池林、山榭,逶迤十余里,不绝名花美石,极一时之胜”(袁可立四世孙《袁任墓志铭》)。袁家山的建造还有这样一个传说:袁可立乘舰船出海与后金军(一说倭寇

8、)作战,战船行至大海中间,忽然狂风大作,恶浪掀天,昏暗中恍惚吕洞宾现身于袁尚书面前,袁尚书祷告保佑,煞时风平浪静,一仗取胜。袁尚书归里后大兴土木,仿照船舰形制建袁家山还原。由于建在水中,地势颇高,世称袁家山。袁家山的建造很有气势,前有山门,中有大殿,后建望月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