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核能安全与利用

论核能安全与利用

ID:40857638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8

论核能安全与利用_第1页
论核能安全与利用_第2页
论核能安全与利用_第3页
论核能安全与利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核能安全与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核能的安全与利用由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电站危机”,持续牵动着全世界的神经。此刻,除了关注核辐射物质的不断扩散,如何看待核能的利用,也成为广泛议论的话题,对核电站安全的担忧也在弥漫。一、核电产生及利用现状核能是20世纪人类的一项伟大发现,并已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果。1938年,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现核裂变现象;1942年12月2日,著名科学家费米领导几十位科学家,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了核能时代。 1951年美国首次在爱达荷国家反应堆试验中心进行了核反应堆发电的尝试,发出了

2、100千瓦的核能电力,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迈出了第一步。当今,全世界几乎16%的电能是由441座核反应堆生产的,而其中有9个国家的40%多的能源生产来自核能。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能源洪应的矛盾日趋突出,同时,传统的能源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及温室效应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因此,不仅缺乏常规能源的国家如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发展核电站,而且常规能源煤、石油、水电等非常丰富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也在大力发展核电站。二、核电的优越性核电迅速发展,是由核电自身的优越性决定的。核电是浓集、清洁、安全和经济的能源

3、。首先,核能是高度浓集的能源,特别适合于缺乏常规能源而又急需用电的地区,不受燃料运输的限制。如我国的东南、华南地区。核能是后备储量最丰富的能源。核能是清洁的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目前世界上80%的电力来自烧煤或烧油的火力发电站,燃烧后的烟气排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环境。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核能又是安全的能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核电站已成为最安全的部门之一。我国核工业30多年的安全记录就是良好的佐证。从第一座核电站

4、建成以来,全世界投入运行的核电站达400多座,30多年来基本上是安全正常的。虽然有1979年美国三里岛压水堆核电站事故和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石墨沸水堆核电站事故,但这两次事故都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而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在进行某一试验时违反操作规程,导致信号指示和控制系统没有起作用。如今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各国的国家安全部门都建立了一系列的安全法规和准则,对核电站的安全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核能也是经济的能源。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

5、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世界上已运行核电站的经验证明,尽管它的造价比火电站高30—50%,但由于燃料费和运输费较低,它的发电成本仍比火电约低30%,而且随着核电站的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成本还将继续降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三、核能是把人类的“双刃剑”自1954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以来,短短几十年间,就发生了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和此次的日本福岛事故。每一次核事故,都给当地造

6、成了难以抚平的伤痛,在人类内心深处留下深深的恐惧。但与此同时,全球核电站的数量却在逐年增加,核电已超过全球发电总量的17%。迅猛发展的背后,是核电巨大的优势。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看,容量大、运行小时数高、发电波动性小,经济成本低;从环保的角度看,基本实现了温室气体的零排放。正因如此,在能源紧缺、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发展核电成为一个重要选择,一些原本放弃核电的国家也在重启核计划。又怕又爱,这恐怕正是人类面对核能时的复杂情感。正如一位核物理学家所言,“核能有些像马戏团里的猛兽,听话时让人感到其乐无穷,而一旦失控,后果不堪

7、设想”。更值得警惕的是,核能风险不但不可预知,而且不可控制。一旦超出人类的控制范围,核事故所带来的灾难不仅破坏自然、影响环境,甚至直接威胁着人类的自身安全。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数万人被夺去生命,几百万人受核泄漏影响,专家估计,完全消除这场浩劫的影响最少需要800年!更可怕的是,这些后果不可逆转,人受核辐射了,至今仍找不到更好的治疗措施;环境被污染了,就很难恢复。核能这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带来新能源的同时,也成为威胁人类安全的隐形“杀手”。四、总结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事件发生后,民众对核电的恐慌正在全球蔓

8、延。至于核辐射,民众对其更是知之甚少。所以,日本核泄漏事故发生后,“闹”得人们谈核色变,特别是网上各种谣言不断涌出,有的明显有违常识,有的让人徒增恐慌。很多人都会认为,核武器散发出的信息总是与死亡有关,但核能发展的历史和科学的论证都已表明,核能的利用却正好与之相反。但是依然应该引起足够的反思。它至少表明,核电站在应急系统配套上需要“补课”的地方还有很多。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