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上山+600m南翼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20110702

4#-5#上山+600m南翼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20110702

ID:40858433

大小:301.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8-09

4#-5#上山+600m南翼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20110702_第1页
4#-5#上山+600m南翼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20110702_第2页
4#-5#上山+600m南翼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20110702_第3页
4#-5#上山+600m南翼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20110702_第4页
4#-5#上山+600m南翼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20110702_第5页
资源描述:

《4#-5#上山+600m南翼回风巷掘进作业规程2011070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4#~5#上山+600m南翼回风巷。二、掘进目的及用途该巷道为矿井开拓巷道,担负矿井西5#采区各工作面通风、行人、供电等任务。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设计长度:500m服务年限:4年四、预计开竣工时间本掘进工作面自2010年11月中旬开工,预计2011年10月中旬完工。第二节编制依据一、安全法规及上级文件:1、《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等。二、36公司或矿相关文件及技术

2、规范:公司、矿相关技术规定及政策、《芦塘煤矿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芦塘煤矿关于加强机电运输管理办法》、《重庆市两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技术管理工作规定》、《重庆市两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加强顶板管理若干规定》等。第二章地理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见表2-1。表2-1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水平、采区+520~600m、西翼五采区工程名称4#~5#上山+600m南翼回风巷地面标高/m1050~1075井下标高/m600m地面相对位置建筑物4#~5#上山+610m回风巷掘进工作

3、面位于地面金竹林至李家沟一带,地面无大的建筑物和水体,李家沟附近是居民定居点。井下相对位置对掘进巷道的影响位于4#上山~5#上山、+600m,目前+600m上、下均为原生煤体。以下为+520回风巷、+510m主运输巷,东翼为+450m清水溪向斜轴部,邻近采掘情况对掘进巷道的影响工作面位于+600m、4#~5#上山之间,北翼与5#上山相邻,南翼与4#上山相邻,工作面开口位置距4#上山450米左右,目前掘进工作面四周均为原生煤。第二节岩层赋存特征一、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层间距(一)、煤层:仅含可采

4、煤层一层(K1),煤层厚薄不稳定,结构简单,不含夹矸,区间内煤层变化较大。煤层厚度0.5~1.0m,平均厚度0.8m,在采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分叉和尖灭现象。(二)、顶板:k1煤层顶板有伪顶、直接顶和老顶,伪顶岩性为炭质泥岩,随采随落;直接顶为砂质泥岩,煤层采空后大约3~5天后开始冒落;老顶为泥灰岩,致密坚硬,稳定性好,当顶板大面积来压时才缓慢下沉。属容易管理顶板。(三)36、底板:直接底板为含水云母高岭石泥岩或含黄铁矿铝土质泥岩,一般较稳定,局部有轻微底鼓;间接底板为茅口灰岩,属易管理底板。二、煤层瓦斯等级、爆

5、炸性、自燃发火倾向(一)瓦斯等级根据渝煤监管【2011】79号文《重庆市煤炭资源管理局关于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2010年度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芦塘煤矿属低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6.54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67m3/t.³(二)煤尘爆炸性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2010对芦塘煤矿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编号为MCB2010-0744CQCCRI/AQJD),K1煤层无煤尘爆炸性危险。(三)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2010对芦塘煤矿煤炭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编号为MZ

6、R2010-0744CQCCRI/AQJD),K1煤层属自燃煤层。第三节地质构造1、地质概况:本区域处于清水溪向斜北西翼(轴部附近),即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2W),含煤地层上部位于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2W)第二段内,其底板岩石坚固性f=8~10级,其岩性特征为深灰色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具缝合线构造,整个作业区域内,含大量燧石团块结核,夹深灰色薄层硅质灰岩。362、地质构造:该作业面北东翼+450m为清水溪向斜轴部,由于沉积和构造的作用,清水溪向斜呈东西向。经三石门、四石门下山揭露:在三石门下山中部(距上部车场

7、70m处)、四石门下山中部(距上部车场90m处)出现一条走向断层,水平断距大约1-1.5m,落差55-60m,在该区域内进行采掘活动,还可能出现隐伏断层,但断距不大,对采掘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从总体来看,该掘进工作面的地质构造相对较为简单。第四节水文地质一、水文地质:该区域内属乌江水系,因郁江、小河的深切割,使我矿高悬于区域排汇基准面之上;主要含水层是三迭系下统嘉陵江组二段(T1J)和大冶组(T1d)薄层中厚层状石灰岩,灰岩出露广泛,天坑、漏斗、溶洞等地形发育,但西北冀相对较好,一般情况下对掘进作业无多大影响。因五

8、石门下山掘进范围内均属原生矿体,所以在掘进该巷过程中,必须采取“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探水前进。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第一节巷道布置一、4#~5#上山+600m回风巷布置在+600m水平K1煤层中,为半煤岩巷,沿煤层走向掘进,巷道坡度为3‰,最后与4#上山贯通,其开口位置为5#上山绞车室南翼平石门见煤点(距5#上山绞车室130米)处。二、总工程量为:36单位工程编号岩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