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采区变电所施工作业规程

新采区变电所施工作业规程

ID:40862050

大小:67.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8-09

新采区变电所施工作业规程_第1页
新采区变电所施工作业规程_第2页
新采区变电所施工作业规程_第3页
新采区变电所施工作业规程_第4页
新采区变电所施工作业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采区变电所施工作业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为确保101采区安全供电,根据镇雄公司的设计要求,现决定在位于轨道上山与回风上山之间5号联络巷以上95米处施工一个设计全长为36.75m的新采区变电所,开口在轨道上山内,方位为315º00′00″,该变电所通道净断面为5.9m²,设计掘进体积为10.8m³,硐室净断面为11.1m²,设计掘进体积为16.3m³。该采区变电所位于回风上山与轨道上山之间,在轨道上山内开口施工。其中硐室为平巷(硐室平行于轨道上山及回风上山);通道坡度为12‰(通道垂直于轨道上山及回风上山),为使各项工

2、程指标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特拟定本规程,待审批贯彻后严格按规程执行。编写依据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一采区变电所硐室及通道平、断面图》。图号S1324-137-采区变电所,防火栅栏两用门图号为B85—372.31—00;《101采区轨道上山掘进作业规程》以及《101采区回风上山掘进作业规程》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根据本施工地点周边(轨道上山及回风上山)的施工情况,本段施工区域地质条件较好,可参照上述巷道水文地质情况组织施工。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201、新采区

3、变电所按设计布置在轨道上山与回风上山之间,开口点位于回风上山与轨道上山5#联络巷以上95米处,处于轨道上山内。按方位角315º方位开口,开口坐标为(X=3043877.721、Y=35488835.482)按12‰坡度掘进9.4m;然后自进风通道开口7m处标定变电所硐室中心线(该硐室中心线距回风上山中心线距离为:9.598m),然后按225º方位(平行于轨道上山)水平掘进22.7m;最后在变电所硐室开口以西(垂直于轨道上山)标定回风通道中心线,按方位角315º方位开口(垂直于轨道上山),并按-12

4、‰坡度掘进4.65m与轨道上山贯通。工程量共计36.75m。采区变电所巷道平、断面布置图(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附后第一节支护设计1、巷道断面断面形状为直墙半圆拱。变电所通道:墙高2.25m,浇灌厚度0.35m,顶拱内半径1.15m,净宽2.3m,净高2.95m,净断面积5.9㎡,净周长9.51m。变电所硐室:墙高1.5m,顶拱内半径2m,净宽4m,净高3m,净断面积11.1㎡,净周长12.6m。附图3巷道施工断面图。2、临时支护根据围岩特性及相关设计要求,该采区变电所施工在C5b煤层顶板中全岩巷施

5、工,其岩性较好,为细砂岩并且无明显地质构造,所以施工过程中采用1.8m管缝式锚杆作为临时支护。爆破后由外向里“敲帮问顶”20清除活石后,即对迎头暴露顶帮进行锚杆支护。其中1-1断面锚杆间排距为1000×1000mm,每米8根(均布)。2-2断面锚杆间排距为1000×1000mm,每米10根(均布)。如掘进过程中巷道围岩比较破碎,必须加挂锚网配合锚杆联合支护。附图1-1、2-2断面掘进锚杆布置示意图3、永久支护根据设计要求在一次性掘够巷道全断面后采用格栅拱浇筑。其中1-1断面(即变电所通道)施工要求

6、为:①钢筋在地面扎成两片后运至井下,用螺栓连接成整体,支架间采用连接筋连接,14#钢丝扎接,然后浇灌混泥土,混泥土标号为C20,厚度为350mm;②主筋采用的材料为Φ18螺纹钢,连接筋材料为Φ12圆钢,箍筋材料为6.5mm圆钢,连接盘材料为厚度12mm的钢板;③格栅支架间距为1000mm;④箍筋间距为200mm,连接盘附近需加密箍筋,每架支架加六处衬筋,衬筋采用Φ8螺纹钢;⑤先施工巷道浇灌,再施工底拱浇灌,(格栅拱重量含底拱重量)。2-2断面(即变电所硐室)施工要求为:①钢筋在地面扎成两片后运至井

7、下,用螺栓连接成整体,支架间采用连接筋连接,Φ4#钢丝扎接,然后浇灌混泥土,混泥土标号为C20,厚度为350mm;②主筋采用的材料为Φ18螺纹钢,连接筋材料为Φ12圆钢,箍筋材料为6.5mm圆钢,连接盘材料为厚度12mm的钢板;③格栅支架间距为1000mm;④箍筋间距为200mm,连接盘附近需加密箍筋,每架支架加六处衬筋,衬筋采用Φ8螺纹钢。底拱施工要求为:①底拱施工间距为每米一架;②底拱充填用碎石充填;③底拱每架加两处衬筋;④主筋和箍筋与格栅拱制作相同。⑤先施工巷道浇灌,再施工底拱浇灌,(格栅拱

8、重量含底拱重量)附图1-1、2-2断面钢筋混泥土支护断面及配筋图、底拱钢筋配筋图20第四节支护工艺一、锚杆支护1、参照第八章(第三节)做好顶板管理工作。2、锚杆眼要尽量垂直于巷道轮廓面。锚杆眼与顶板的夹角不小于75度。3、打锚杆眼的钻头必须小于锚杆眼直径2-3mm。4、锚杆安装间距符合设计规定,托盘紧贴岩层面。5、因特殊原因造成无法及时支护时,迎头必须用戴帽点柱作为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6、锚杆眼打好后,要进行吹眼。安装中出现变形锚杆,必须拔出或用钢锯锯掉外露部分,再重新打眼安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