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语文北师大必修3)

【教学设计】《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语文北师大必修3)

ID:40862906

大小:63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9

【教学设计】《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语文北师大必修3)_第1页
【教学设计】《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语文北师大必修3)_第2页
【教学设计】《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语文北师大必修3)_第3页
【教学设计】《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语文北师大必修3)_第4页
【教学设计】《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语文北师大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语文北师大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甘肃省金塔县中学常宝华教材分析:《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中的第十一课,作者是现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冯至,归属于“乡土田园”这一主题。文章一至三节,点出作者居住的山村隐藏着一段兴哀史;中间部分,作者由眼前景生发联想,抒发了独特的人生感悟;末节,总括自然风物给作者的启迪。在笔法上,全文构思的结构方式是相似的:作者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山村的自然风物,叠加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让人生发出时空变幻、物是人非的慨叹,

2、寄予了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这篇散文语言清新明澈,涉笔的景象繁富,包含的生命体验深刻,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体会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教学的关注点是: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性情,涵养心灵,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养审美能力和欣赏个性,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所以一方面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整体感悟文章,训练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对文章内趣的审美能力。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能识记文中出现的常见常用的重要生字词;2.品读文章,涵咏

3、主旨,理解冯至先生在文中体现的富有现代意味、带有生命色彩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联系语境对文句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3.让学生阅读鉴赏中陶冶性情,培养学生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美好家园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领悟文中描写意象的丰富内涵。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提升审美品位,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2.学习散文的结构特征,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琢磨它们的修辞技巧,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课前准备:1.作为一篇散文,反复诵读是增加积累、加深体悟、进入作者感情世界的一条捷径;2.借助网络了解冯至生平;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

4、件等。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话题导入,如:现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曾在他的散文集《千年一叹》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大自然的景物有百分之一能写进历史,千分之一能成为景观,万分之一能激发诗情。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神奇瑰丽之处。她繁富缤纷,延往续来,既孕育了万物生灵,又滋润了人类灵魂。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面对那即使是只有万分之一才能激发诗情的景物,寄怀感慨,与自然同悲喜、共哀乐。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冯至,聆听他与自然的心灵碰撞。2.从冯至散文创作的成就导入,如:季羡林称赞冯至的散文集《山水》说:“含蓄、飘

5、逸、简明、生动,而且诗意盎然,读之如食橄榄,余味无穷,三日口香。”【设计意图】设计该导语的目的是触及人与自然的话题,将学生带入情境。二、作家作品信息要点:1.冯至(1905-1993),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

6、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鲁迅称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散文也写得清新明澈,别具一格。汉园诗人李广田也曾说:冯至先生的散文,那么明净,那么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见出崇高,在朴素文字中见出华美,实在是散文中的精品。2.《山水》辑录了冯至创作于抗日战争前后的13篇散文,他在文章里写道:对于山水,我们还给它们本来面目吧。我们不应该把些人事掺杂在自然里面,宋

7、元以来山水画家就很理解这种态度。在人事里,我们尽可以怀念过去,在自然里,我们却愿意它万古常新。最使人不能忍耐的是杭州的西湖。人们既不顾虑到适宜不适宜,也不顾虑这有限的一湖水能有多少容量,把些历史的糟粕尽其可能地堆在湖的周围,一片完美的湖山变得支离破碎,成为一堆东拼西凑的杂景。——我是怎样爱慕那些还没有被人类的历史所点染过的自然,带有原始气氛的树林,只有樵夫和猎人所攀登的山坡,船渐渐远了剩下的一片湖水,这里自然才在我们面前矗立起来,我们同时也会感到我们应该怎样生长。【设计意图】为学习提供背景性的以及文学性的知识支撑。文学史上冯至诗歌的

8、成就远高于散文,可引导学生读一点冯至的诗歌,有助于理解诗人的思想与情怀。三、粗读全文,整体感知1.要求学生放声朗读。(目的是培养语感,让学生熟悉内容,为后面的质疑探究打基础)教师指导:好散文归结为三个因素,情、知、文。情即感情、真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