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练习】《赤壁赋》(语文北师大必修4)

【培优练习】《赤壁赋》(语文北师大必修4)

ID:40870396

大小:3.32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09

【培优练习】《赤壁赋》(语文北师大必修4)_第1页
【培优练习】《赤壁赋》(语文北师大必修4)_第2页
【培优练习】《赤壁赋》(语文北师大必修4)_第3页
【培优练习】《赤壁赋》(语文北师大必修4)_第4页
【培优练习】《赤壁赋》(语文北师大必修4)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优练习】《赤壁赋》(语文北师大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赤壁赋》培优练习曲周县第一中学张凤云一、能力拓展提升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

2、臣摭其表语,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三年,神宗数有意复用,辄为当路者沮之。遂手扎移轼汝州,有曰:“苏轼黜居思咎阅岁滋深,人材实难,不忍终弃。”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

3、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食称为天下奇才。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宋史•苏轼传》)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以:以虞水之再至作《师说》以贻之B.于:庶有补于国于其身也C.为:辄为当路者沮之何为其然也D.者

4、:易米以救饥者假舟楫者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苏轼“有德于民”的一组是()①率其徒持畚锸以出②使官吏分堵以守③锻炼久之不决④积以论事⑤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⑥遂浚二河以通漕A.②⑤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①②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A.黄河决口,徐州城墙将被浸坏,苏轼担心富民出城避水动摇民心,就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B.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又不敢说,苏轼就用诗歌来讽谏,结果被逮捕,关进御史台监狱。C.苏轼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然后亲自到各街巷治病,救活很多人。D.长堤

5、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4.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二、挑战自我潜能阅读下面诗歌,完成6、7题。  秋尽杜甫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

6、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

7、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E.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7.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一、能力拓展提升:1.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A.以:连词,表示目的。B.于:介词

8、,对于。C.为:介词,第一个,被;第二个,因为。D.者:代词,……的人。故选C。 2.A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解析】本题考查归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①“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