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神奇的眼睛》(物理沪科八年级全一册)

【教学设计】《神奇的眼睛》(物理沪科八年级全一册)

ID:40870484

大小:150.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9

【教学设计】《神奇的眼睛》(物理沪科八年级全一册)_第1页
【教学设计】《神奇的眼睛》(物理沪科八年级全一册)_第2页
【教学设计】《神奇的眼睛》(物理沪科八年级全一册)_第3页
【教学设计】《神奇的眼睛》(物理沪科八年级全一册)_第4页
【教学设计】《神奇的眼睛》(物理沪科八年级全一册)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神奇的眼睛》(物理沪科八年级全一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神奇的眼睛》◆教材分析本课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和透镜对光线作用的综合应用,首先把眼睛作为一种光学仪器,从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陷原因及其矫正的方法。随后,教材呈现了几种单镜光学仪器: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等,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与实际生活中的仪器联系起来。对于显微镜和望远镜不做具体要求,只是加深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应用,开阔眼界,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的紧密性,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2.眼睛视物的基

2、本原理。3.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模拟,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跟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使学生有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如何保护和矫正视力。2.难点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课前准备◆PPT课件、: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眼睛的构造;在我们的五官当中,眼睛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眼睛是怎样工作的呢?眼睛是一个复杂的天然光学仪器。展示图片说明眼睛的结

3、构:角膜、瞳孔、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二、眼睛的工作原理:晶状体——凸透镜视网膜——光屏来自物体的光从瞳孔经晶状体折射后进入人眼,到达视网膜成像。瞳孔起到了照片机中光圈的作用,当光强时,瞳孔自动缩小;光弱时,瞳孔自动放大.当物体的像呈现在视网膜时,视神经就把视觉信号传送到大脑中。(1)正常人的眼睛的“焦距”都小于2cm,而我们平时看物体时,物体到眼球的距离和2cm比较有什么特点?远大于2cm。(2)由于u>2f,因此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特点是什么?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的像经视神经传到大脑后,大脑会对信息进行处理。

4、(3)照相机在拍摄远近不同的景物时,为了得到清晰的像,需要调节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视网膜无法调节到晶状体的距离.眼睛可以自己调节“凸透镜”的焦距,得到清晰的像。当物距变化时,眼睛的睫状肌就会改变晶状体的弯曲程度,达到改变眼睛“焦距”的目的。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得扁平,折射光的程度较小,“焦距”最大;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压迫晶状体变得凸起,折射光的程度大,“焦距”最小,能够看清近处的物体。在距眼睛25cm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最清晰,因此人们把25cm的距离叫做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三、视

5、力的矫正1.近视眼结合生活思考近视眼形成的原因:不注意用眼卫生,长时间看近处的东西形成的。晶状体变厚,折射光的程度大,成像在视网膜前。探究近视眼的矫正:凸透镜成像后换一焦距更大的凸透镜,像变模糊,用合适凹透镜可使像再成在光屏上。由此可见,近视眼该如何矫正?凹透镜有发散作用,使成在视网膜前面的像,向后移动到视网膜上。2.远视眼除了近视眼之外,年纪大些的人还经常受到远视眼的困扰,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睫状肌的调节能力变差,晶状体无法调节至较厚的状态,或者眼球萎缩,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变小,眼睛成的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后面;实验探

6、究:凸透镜成像后换一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像变模糊,用合适凸透镜可使像再成在光屏上。远视眼又该如何矫正呢?远视眼需佩戴凸透镜矫正。凸透镜有会聚光的作用,可将光会聚后再进入人眼,从而使成在视网膜后的像前移到视网膜上。3.眼镜的“度”眼镜的规格通常不用焦距,而是用“度”来表示,其数值等于焦距(以米作单位)倒数的100倍。4.眼睛的保护近视眼的问题在我们中学生中越来越普遍,也得引起了社会更多的关注.因此我国把每年的6月6日定为全国爱眼日.即使有更先进的技术,制造出质量更好的眼镜,也不如我们自已拥有一双健康的眼睛,这就需要我们做好眼睛的

7、保护工作.请介绍一些保护眼睛的常识:1.预防近视。不在强烈的或太暗的光线下看书、写字。读写姿势要坐端正,眼与书之间要保持30厘米以上的距离。不躺着看书。乘车走路时不看书。2.读写时间不宜过长。每隔50分钟左右要放松休息一下,或是做做眼保健操,或是到窗前眺望远处。3.不要长时间观看电视节目、操作电脑和玩电子游戏。◆教学目标第2课时知识与技能:了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及其应用。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物理学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

8、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使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重点:放大镜、照相机及投影仪的原理。难点:照相机的像大小随物距变化规律。◆教学准备◆PPT课件:几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显微镜、望远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