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专栏之一

美术馆专栏之一

ID:40884108

大小:1.00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8-09

美术馆专栏之一_第1页
美术馆专栏之一_第2页
美术馆专栏之一_第3页
美术馆专栏之一_第4页
美术馆专栏之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术馆专栏之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美术馆专栏之一:美术馆设计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人类对于艺术的追求,亘古以来未曾改变。在今天的中国,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美术馆,才能承载当代的我们,以及后世子孙的艺术梦想?   自今天起,筑龙网将推出系列讨论,探讨美术馆之于建筑、艺术、社会,以供参考。试论美术馆设计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文/陶海鹰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级设计艺术学博士 一、美术馆设计的地域性与国际视野   物质文明与消费文化日益丰裕,人们对内心愉悦与精神诉求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热切。美术馆作为蕴含艺术魅力的场所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它具有特殊的场所意义,使人在其中“神思漂移”。同时,美术馆兼具博物馆性质,

2、它的收藏、研究、陈列等功能都负有对历史与公众负责的责任与义务。“时间,能够过滤许多浮躁喧哗的现象,能够沉积一些厚实本质的东西。它可以引发公民对文化的厚度、对生存的意义。”[邹瑚莹、王路、祁斌著.《博物馆建筑设计》.],这对美术馆的设计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形式美的外在表象下要承载深层的文化意义。且由于客观世界的生存条件、生产基础、生活方式等自然差异,造成了文化思维、审美情趣与审美心理结构的不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体系。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在美术馆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不同城市与地区的设计样式必然受到当地文化特征的影响,但同时,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设计又

3、决不能脱离国际潮流的导向,因此,笔者认为,美术馆设计既立足本土地域文化的自然生长,又面向现代信息发展的国际平台。在设计语言中适时的将人们对地域文化的情感因素作为催化剂融入其中,更好地延续每个城市文化的独特性,并整合、创造新的美术馆设计风格。当代美术馆设计,以国际设计标准为参照,一方面创造出具有地域个性和文化特征的造型语言,另一方面融合公众的审美观念,将地域情结作为一种策略和工具,使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一定的时间内产生独特的视觉印象,从而促使美术馆设计地域风格与国际视野的和谐共生,与城市发展的脉络相生相伴。二、具有城市与地域文化特征的设计语言   然而,如何重构城市与

4、地域文化的当代意义,如何体现在具体的设计语言之中,是需要一个深刻理解的过程的。在今天中国的城市文明发展中,文化的特殊性与地域性成为设计文化的潮流,富有鲜明地域特征的设计符号会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感动。靳埭强先生在提到设计的传统文化价值时,曾经说:“在剥离了元素与符号及造型风格之后的传统,已无法让我们再依赖它的外部表象了,但剥离后显露了我们更深一层值得利用的精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观念和精神,也许利用它表现你的设计,会丝毫没有传统的影子,但细细品味之后,一股由内而外的渲染力会让你变得激动不已。”同样,在美术馆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现并非符号的简单挪用,将城市文化的精髓

5、、地域文化的情感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是丰富美术馆地域文化特色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在对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例如,在江南一带的美术馆设计中可以借鉴传统园林移步异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在展线布置上讲究起承转合、明暗开合,在设计思维上吸收“虚实相生”的艺术观念,通过色彩、材质、形状等构造意境的审美特色,将独特的城市文化特征与情感巧妙的引入现代美术馆设计中。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景,创作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集团化、肉身化。”[宗白华.美学散步

6、[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三、以苏州博物馆为例谈美术馆设计与当代城市发展的关系   当代的美术馆设计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文化价值观念,是一种城市文化与精神的传承与延续。2006年建成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在《纽约时报》中被称为“是一座国际一流水准的博物馆,在不是太传统就是太现代的众多中国博物馆中,这座与园林相伴的博物馆是一个难得的例外。”苏州博物馆(来源于网络)1、地区建筑元素的运用   远眺苏州博物馆,虽然明显感觉是一座国际风格极强的新建筑,然而却觉得与周围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十分协调。首先,粉墙黛瓦是江南建筑的典型符号,在新馆中采用这种地域特色鲜明的建筑元素

7、恰到好处。新馆屋顶部分的三角形是采用苏州老房子屋顶的比例,“竖边是1横边是2,这是江南水乡瓦顶木屋架的模数。入口的中式大门框,主轴线的左右长廊,大厅顶上的亮窗,庭院里的亭子都是1比2的三角形体。”[张欣,陆雪梅,谢晓婷.传承创新融合─谈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与陈列设计[J].装饰.2009(3).27]抽象、概括了江南地区传统建筑的比例与尺度,并潜在的隐喻着立体主义、极简主义的理性精神,西中有苏,苏中有西,在不知不觉间实现传统与现代、地域与国际的转换。此外,建筑景观的错落有致是苏州古城独具特色的亮点,而新馆“不高不大不突出”的风格特征,恰到好处的融入了苏州城的整体风

8、貌之中,与拙政园等江南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