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5 新课标选修部分内容

考点15 新课标选修部分内容

ID:40884223

大小:317.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8-09

考点15 新课标选修部分内容_第1页
考点15 新课标选修部分内容_第2页
考点15 新课标选修部分内容_第3页
考点15 新课标选修部分内容_第4页
考点15 新课标选修部分内容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点15 新课标选修部分内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考点15新课标选修部分内容一、选择题1.(2010·海南单科.T9)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命题立意】本题以梭伦的一首诗为切入点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规范解答】选B。由材料中“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可以看出梭伦改革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故正确选项为B项。A、C、D三项显然与材料土工的信息不符,故排除。2.(2010·广东文综.T13)北魏均田制实行

2、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均田制实施后对土地兼并现象的全面认识和评价。【规范解答】选C。题目中“庄园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说明在均田制实施后仍存在土地集中和土地兼并现象。3.(2010·新课标全国卷.T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

3、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命题立意】此题以“日本新词”为切入点,考查近代“西学东渐”。注重考查学生的材料阅读与综合应用能力,难度不大,这类题型是高考的基本题型。【规范解答】选C。解题关键在20世纪初“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说明此时日本取得了巨大成功,对我国产生了重要影响。A、B两项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是原因之一;D项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这句话本身有误。24【类题拓展】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为什么一成一败?洋务运动

4、与明治维新有相似的背景以及相似的历程,但结果一成一败。原因表现在具体背景的区别:日本是在武装倒幕封建力量遭到致命打击后进行的,我国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后封建统治进一步稳定基础上进行的;日本的改革者掌握着日本实权,我国改革者主要力量在地方;日本的措施力度大,大刀阔斧,我国的改革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日本改革时,西方列强主要侵略目标是中国,日本相对于中国有较宽松的国际环境。4.(2010·上海单科.T22)“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C.《四国条约》

5、的签订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二战爆发之前英法的绥靖政策。【规范解答】选A。题干中已经说的很明确,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与捷克有关的只能是《慕尼黑协定》。5.(2010·上海单科.T12)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A.辛亥革命B.商鞅变法C.靖康之变D.光武中兴【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规范解答】选C。A是干支纪年;B是人名;D是谥号,只有C是宋钦宗的年号。6.(2010·上海单科.T13)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边境贸易?A

6、.东晋B.隋朝C.北宋D.南宋【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某个时期历史的认知能力。【规范解答】选C。“西夏”的存在、边界线、都城的位置(江、河之间),综合以上足以判断在北宋。7.(2010·上海单科.T19)若为右侧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A.克里米亚24B.凡尔登C.列克星敦D.萨拉热窝【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一战的历史大背景。【规范解答】选D。“三国同盟”、“三国协约”、阿尔萨斯洛林、殖民对手,充分体现了一战前各国的矛盾,矛盾积累因而触发矛盾的导火线即萨拉热窝事件。8.(2010·全国卷.T31)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

7、,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命题立意】此题以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学生人员组成为切入点,考查了近代教育发展状况这个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材料阅读和综合应用能力,此题型为各地高考的主流题型。【规范解答】材料时间是“1902—1906年”,教育阶段特点是新式教育正开始确立、新学制开始颁行,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学生组成有传统功名者所占比例很大,说明清末教育这一特点还没有完全摆脱封建教育的影响,教育处于转型期。9.(2010·上海单科.T16)基于

8、“大凡国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