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名称由来

苏州名称由来

ID:40885153

大小:28.6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9

苏州名称由来_第1页
苏州名称由来_第2页
苏州名称由来_第3页
苏州名称由来_第4页
苏州名称由来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州名称由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州名称由来苏州有两个名称,吴县的“吴”和苏州的“苏”。  吴:相传商代末年,周国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亶父喜欢季历,但是按照制度,必须传位于嫡长子。泰伯、仲雍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到当时荆蛮人居多的江东,并随乡入俗。当时的江东人有个习俗,就是喜欢边跑边呼喊,泰伯造了一个“吴”字代表他们。在梅里,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勾吴”。“勾”是当时荆蛮语的拟声词,无义。苏:在夏代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谋臣叫胥。胥不仅有才学,而且精通天文地理,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敬重,封他为大臣,并把江东册封给胥

2、。从此,江东便有了“姑胥”之称。“姑”是当时荆蛮语的拟声词,无义。“胥”字不常用,就改用一个读音相近的“苏”。“苏”(“蘇”,“苏”的繁体字)代表一种草,有草、鱼、禾三个偏旁组成,象征鱼米之乡。于是“姑胥”就变成“姑苏”了。后来,吴王阖闾在灵岩山造姑苏台,灵岩山就成了姑苏山。到了隋代,大批量的“郡”升格为“州”,苏州所在的“吴郡”本要升格“吴州”,但已被其他地方用了,所以就采用“苏州”了。  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

3、鸠称赞为“鬼斧神工”。苏州街道名称的由来人民路:宋代称大街。后因形如卧龙,遂名卧龙街。后改护龙街。抗战胜利后,一度改为中正路,解放后更名为人民路。十全街:原名十泉街,因旧有十口古井得名。后改为十全街。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友谊路,1980年恢复称十全街。十梓街:由原十梓街、严衙前、天赐庄合并而成,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红旗东路。严衙前为明代学士严呐故里。1980年统一称为十梓街。道前街:由原道前街、府前街、卫前街合并而成,明清两朝为衙署集中地,卫前即苏州卫治前,府前即苏州府署前。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红旗西路,1980年统一称为道

4、前街。干将路:由原干将坊向东延伸,合原松鹤板场、濂溪坊、新学前、狮子口统称为干将路。干将坊为宋前古坊,因其正东有干将门及干将墓而得名。白塔东路:由原东白塔子巷、中由吉巷、二门口合并而成。原东白塔子巷有白塔,由塔得名。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井岗山东路,1980年称为白塔东路。白塔西路:由原西白塔子巷和古市巷合并而成。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井岗山东路,1980年称为白塔西路。观前街:玄妙观在宋代名天庆观,故街名天庆观前。因观内遍栽桃树,花时灿若云锦,所以又名碎锦街。到元代天庆观改名玄妙观,街名随即改为玄妙观前,后又演化为观前街。临

5、顿路:据<<吴地记>>载,吴王亲征东夷时,曾在此临时停顿休息,宴赏军士。后在此置馆建桥均以临顿命名。路亦以此得名。桃花坞大街:唐、宋时期,苏州城西北隅阊、齐门之间遍栽桃树,称为桃花坞,旁有桃花河,是当时春游赏花的胜地。宋朝太师章粢父子在此筑别业,亦称桃花坞。后人就以此作为街名。山塘街:唐代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发起开凿山塘,此街濒于山塘水,故名为山塘街。平江路:平江取自苏州地名。宋代称苏州为平江府,元代改为平江路。石路:为清末洋务派盛宣怀所辟,以石子铺路而名。景德路:近代由原郡庙前、朱明寺前、景德寺前、申衙前、黄鹂坊合并拓

6、建,改名景德路。因古景德寺而得名。五卅路:1925年上海爆发五卅运动,苏州各界发起募捐声援。后用上海退回的捐款修筑了此路,取名五卅,以作纪念。宫巷:玄妙观在唐代曾名紫极宫、开元宫,巷正对宫门口,故名。太监弄:明代有金玉、如意两太监在此居住,遂名太监弄。西段曾名青年路,因基督教青年会的名。仓街:清代为长洲、元和两县官仓所在地,有豫顺,青邱等仓,故名。司前街:古名织里桥南街。后在此设司狱司署,遂改名司前街。皮市街:因古代皮市所在得名。书院巷:以宋代鹤山书院的名。长洲路:以旧长洲县署所在地而得名。元和路:以旧元和县署所在地而

7、得名。学士街:古名药士街,因药士得名。或因明代大学士王鏊住宅在此而该称学士街。枣市街:约在宋朝,这里以枣子市场为主,故名。留园马路:清末盛宣怀所筑。原称五福路,俗名留园马路,是苏州最早的一条马路。南浩街:因阊门以南护城河称为南濠而得名南濠街,后称南浩街。百家巷:据《平江城防考》载:东汉顾训五世同堂,家有百口,衣食均等,长幼有序,因以所居名百口桥,巷亦因此得名。旧学前:长洲县学原设于此,明嘉庆二十年县学东迁,此处即称为旧学前。吴趋坊:吴趋是宋以前的得古坊。吴趋即吴地歌曲。古吴路:以旧吴县县衙所在而得名。北局:明代在此设立

8、专门供奉皇室丝织品的织造局,清初又在城南另建织造府,遂称此处为北局。察院场:明代曾设都察院与此,故名。范庄前:宋代范仲淹所创义庄所在地,故名。憩桥巷:相传吴王率军出征时曾在此憩息,旧有憩桥,巷因桥得名。羊王庙:因古有羊王庙而得名。南朝刘宋时,羊玄保任吴郡太守,为官清廉寡欲,离任后百姓思之,故为其立祠庙,原称羊太庙,演变为羊王庙。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