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今人怎么读古入声字

试议今人怎么读古入声字

ID:40887175

大小:22.2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9

试议今人怎么读古入声字_第1页
试议今人怎么读古入声字_第2页
试议今人怎么读古入声字_第3页
试议今人怎么读古入声字_第4页
试议今人怎么读古入声字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议今人怎么读古入声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议今人怎么读古入声字   文史成  陈寅恪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央文史馆副馆长)1933年为清华大学招生出国文试题,其对对子题即以“孙行者”为出句。他在《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中说:  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平仄声。……吾人今日当然不依文镜秘府论之学说,以苛试高中卒业生。但平仄声之分别,确为高中卒业生应具之常识。……声调高下与语言变迁,文法应用之关系,学者早有定论。今日大学本科学生,有欲窥本国音韵训诂之学者,岂待在讲堂始调平仄乎?抑在高中毕业之前,即须知“天子盛哲”“灯盏柄曲”耶?

2、又凡中国之韵文诗赋词曲无论矣,即美术性之散文,亦必有适当之声调。若读者不能分平仄,则不能完全欣赏与了解,竟与不读相去无几,遑论仿作与转译。……如“听猿实下三声泪”之例。此种句法,虽不必仿效,然读者必须知此句若作“听猿三声实下泪”,则平仄声调不谐和。故不惜违反习惯之语词次序,以迁就声调。……此虽末节,无关本题宏旨,所以附论及之者,欲使学校教室中讲授中国文学史及词曲目录学之诸公得知今日大学高中生,其本国语言文学字普通程度如此。诸公之殚精竭力,高谈博引,岂不徒劳耶?据此,则知平仄声之测验,应列为大学入学国文考试

3、及格之条件,可以利用对子子方法,以实行之。  诗词对联以语言为载体。作者和研究者都必须讲究声律。声即平仄,是汉语声调的最低的概括。律即平仄排列的规律。语句能排列得像音乐的旋律那样有节奏,有起伏,有抑扬,平仄相对,交互使用,给人以美感,使人喜爱。  汉字按声调分类,传统分类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天子盛哲”“灯盏柄曲”均依“平上去入”排列。“不平即仄”,所以除了平声(如今分阴平和阳平),可用“一”表示。上、去、入声都属于仄声,可用“

4、”表示。这是泾渭分明的大界限,必须认真区别,不能混淆。  如今普通话的“

5、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分别相当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旧时的入声字就被分别归入“平、上、去”三声之中。这样有些“古入今平”的字,需要留心区别。换言之,现在绝大多数青少年比较熟悉普通话的“阴、阳、上、去”四声(中小学生直呼为“一、二、三、四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无入声方言区的人,不能辩别与掌握入声字的读音。因而读旧体诗词对联就不能准确掌握辨识“平仄”这一基本原则了。例如:  三十一年还旧国  平仄仄平平仄仄落花时节读华章  仄平平仄仄平平  按传统声律分析,“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偶位字和尾字

6、都平仄相对,与传统声律要求吻合。  如果照普通话声调读,那就变成:  三十一年还旧国  平平平平平仄仄  落花时节读华章  仄平平平平平平 第二、第四字都“平对平”,不合“平仄相对”的要求,也就不能说是“平仄协调”了。要恢复传统的“平水韵”声律,把“国、节、读”这类字不当平声读,那是十分困难的.  再以《声律启蒙》中几句为例看按普通话注音的问题:  yīnɡhuánɡduidiébǎnhǔxuéduìlónɡyuàn  莺簧对蝶板,虎穴对龙渊  hánshifànɡchénhuàlànmàn  寒食芳辰花

7、烂漫,  zhōnɡqiūjiàjiéyuèchánjuàn  中秋佳节月婵娟。  句中“穴、食、节”,为古入声字,字音比第四声还要短促,按普通话读第二声,就形成“平对平”,而非“平仄相对”。(“月”普通话读去声,属于仄声,不再考虑)  张中行先生多年从事语文课本编审工作,他的经验谈(见《文言津逮》)是:  来自文言的常用花样,调平仄和协韵。于是问题来了,如果完全照现代普通话的语音读,而且酌量求减轻负担,而这样碰巧与调平仄和协韵的要求冲突,怎么办?……看下面的例:  (1)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丘迟《

8、与陈伯之书》)  (2)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例(1)“出”,旧音是入声字,现代汉语读平声;如果读作平声,与“军”平仄失调。“别”也是入声字,现代汉语读平声;如果读作平声,与“咽”“月”不能协韵。要是顾全声音美,就要找回旧音,读作仄声。(这里说仄声,因为普通话没有入声,只能读作去声。因此,严格地说,所谓追逐旧音,只能大致地追逐到“仄”,不能细致地追逐到“入”。)  要求平仄协调和协韵更严的是诗歌(包括诗、词、曲等)。  (11)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

9、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春怨》)  (12)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归雁》)  (1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与上面提到的文体相比,诗词在调平仄方面要求特别严,就是说,不只在句末,而且在句中(粗略地说,诗要二、四、六分明,词大致是这样而不尽同);协韵的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