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定稿)

说课稿(定稿)

ID:40887373

大小:9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9

说课稿(定稿)_第1页
说课稿(定稿)_第2页
说课稿(定稿)_第3页
说课稿(定稿)_第4页
说课稿(定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说课稿(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说课稿(第1课时)海南省文昌市华侨中学伍春乃课题《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项目内容理论依据或意图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3章第1节第1课时的内容。是继教材前两章的学习,在学生认识氧气、二氧化碳、水等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之后,从宏观世界步入微观世界的开端。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溶解现象、明了物质结构与化学式之间的关系,也为以后学习金属、酸、碱、盐的组成和性质打下坚实基础,因而本节内容的学习成效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可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义务

2、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之一是“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微粒性: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空隙。2、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完成“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初步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事物间的异同。2、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形成对已有的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形成物质的宏观状态与特性是由构成的微粒的种类、排列以及运动决定的观念。2、通过实验逐步形成对照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科学思想。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强

3、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依教材地位与作用及九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2、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事物间的异同。教学难点:1、建立微粒之间有空隙的观念。2、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事物间的异同。本节课是围绕探究微粒的性质进行的,因此,将之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又因为学生对1+1=2的思维根深蒂固,初中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将之确立为本节课的难点。6项目内

4、容理论依据或意图二、学情、学法分析学生在小学科学、初中物理课上对微观世界已有一定的认识,经过九年级化学前两章的学习,学生已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对这些物质具有不同性质的原因,学生存有疑问、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且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化学仪器,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知道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也初步形成了以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学习方式,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发现和归纳化学知识。因此,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与学生实际,确定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迁移

5、应用”的方法进行学习。同时,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管理和引导,既要提供动脑的探究情景、动手的操作机会,保证做好分组实验,又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情是教学的基础与依据,学情分析准确,能使教与学有机结合,依本节内容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学生在教师引导启发下,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师生共同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从而顺利实现“三维”目标。三、教法分析本节课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情境激学法、分析比较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突出

6、教学重点宜采用“分组实验——交流讨论”的探究模式,把微观粒子的性质通过实验宏观化,使抽象知识形象具体化,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之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交流讨论之中感悟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是有空隙的,达到引领学生步入微观世界进而认识微观世界的目的。不容置疑,微观世界对于初中学生是极其抽象的。突破教学难点则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辅之以分析比较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让学生在客观事实面前转变1+1一定等于2的观念,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进而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达到突破教学难点之目的。多种教学方法穿插渗透,势必引起师生共鸣,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7、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逐渐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善于观察的能力、乐于思考的态度。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贵在得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比较法都是重要而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这些方法实施教学,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并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体现“做科学”的课程理念。四、教学程序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古诗《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提出问题:诗人为什么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的阵阵香味?却看不见梅花中带有香味的微粒?用古诗引入新课,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猜想诗中描述的

8、自然现象的内在原因,引领学生从宏观物质世界进入微观世界,激发其学习的欲望。6项目内容理论依据或意图四、教学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