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叉韧带重建术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

ID:40891157

大小:23.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0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_第1页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_第2页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手术方法1.21移植物的获取及准备:自同侧胫骨结节下内侧行3~4cm直切口,显露鹅足腱,翻开缝匠肌腱膜,显露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分别将肌腱游离端套入肌腱剥离器,屈膝90,牵拉肌腱游离端,上推剥离器,于腱腹交界部切断,取出肌腱,去除残留肌组织,肌腱长度约260~320mm(图1)。将取下的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各折叠为两股,用爱惜康5号不可吸收线编织线缝合两端约3cm段,测量移植腱直径,其直径一般为7.0~8.0mm,长度约为120mm。对折后的另一端用爱惜帮康2号不可吸收线编织线套住移植物对折端,用美蓝在此端3cm处作标记。肌腱在80N的预张力下牵拉20分钟。1.22关节镜

2、入路:标准的前外、前内入路。1.23骨隧道的制备:用气化刀修整PCL残迹,在不影响视野及操作的前提下尽量多保留原PCL残迹及其包绕的滑膜,经髁间窝置入剥离器,适当剥离后关节囊。先从外侧入口置入股骨止点定位器于股骨髁间窝内侧壁,左膝1∶30~2点,右膝10点~10∶30,距软骨缘6~9mm位,自股内侧髁钻入导针,沿导针钻直径与移植腱相同的股骨隧道,深度为3cm,随后用4.5mm空心钻钻穿(图2)。再从前内侧入口将胫骨止点定位器置于胫骨后窝,关节线平面下1cm处,自胫骨结节平面前内侧2cm呈45°角打入导针,沿导针钻直径与移植腱相同的胫骨隧道。1.24移植物植入及固定:用双

3、股钢丝从胫骨隧道出口送入关节腔内(图3),从外侧入口用抓钳将双股钢丝引出,将编织缝合端的4股缝线引入双股钢丝内,随后用双股钢丝从胫骨隧道将4股缝线拉出,拉紧4股缝线将移植腱导入关节内,再慢慢进入胫骨隧道内。用带孔导针从前外侧入口插入股骨隧道,将双股牵引线插入导针孔内,抽出导针将双股引线带出,提拉双股引线将移植腱引入股骨隧道至标记线。在股骨隧道与肌腱间隙,在上缘平行隧道插入导针,沿导针向股骨隧道拧入挤压螺丝钉,至平骨隧道关节内口平面,持续牵拉移植腱下端,伸屈膝关节5~6次,于屈膝70°位在作前抽屉试验时进一步拉紧移植腱下端,自胫骨隧道外口平行于隧道插入导钉,沿导针向胫骨隧

4、道拧入挤压螺丝钉,至平骨隧道关节内口平面,再将移植物胫骨端或其牵引线与鹅足腱残端拉紧缝合。最后检查重建PCL的位置、张力和固定稳定性(图4)。1.25复合韧带损伤的处理:对于合并新鲜的半月板损伤均采用气化刀修整。对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可同时重建;对于合并陈旧的后外复合体损伤,则同时行重建术。1.26术后处理:术后24~48h拔除引流管。术后第二天开始进行直腿抬高功能锻炼,每次15s,每日60~100次。各向被动活动髌骨,每日10~20次。伸膝位支具制动,术后四周开始主动屈膝功能锻炼,开始0°~90°的活动范围。术后6周必须主动屈膝>90°。12周弃支具完全负重。1.2

5、7膝关节功能评定与统计学分析:患者入院、随访时记录关节活动度、后抽屉试验不稳定程度,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nternationalKneeDocumentationCommittee,IKDC)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术前、术后随访时的计量资料行配对t检验,非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成对资料比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