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历史积淀,展现时代风貌

运筹历史积淀,展现时代风貌

ID:40895623

大小:26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0

运筹历史积淀,展现时代风貌_第1页
运筹历史积淀,展现时代风貌_第2页
运筹历史积淀,展现时代风貌_第3页
运筹历史积淀,展现时代风貌_第4页
资源描述:

《运筹历史积淀,展现时代风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运筹历史积淀,展现时代风貌崇仁古镇、瞻山庙、温泉湖的发展史略汪漩崇仁是著名千年古镇,辖区内的瞻山、温泉湖,是会稽山南麓宝贵天然资源。崇仁始建于唐,原称“杏花村”,隶属于剡县(今嵊州市)。北宋熙宁年间,义门裘氏受皇帝敕封从江西婺州迁居而至,因裘氏以崇尚仁义为本,改称“崇仁”。嵊州,原称“嵊县”,古称“剡县”,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之誉,是引领李白、杜甫、朱熹、陆游等历史名人入剡揽胜的基本条件,也是王羲之隐居金庭、谢灵运移籍始宁、义门裘氏选择崇仁的人文地理原因。在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崇仁悄

2、然兴起,据《剡录》记载,宋嘉定年间设崇仁乡,辖有廿八都(村);明万历年间商贾往来,形成集市,清康熙年间设崇仁镇。崇仁镇现辖行政村63个,人口近9万人,区域面积179.63平方公里,隶属于嵊州市;位于绍兴嵊州西北,剡溪上游,距嵊州市区11公里。崇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天然资源丰富;南宋以来,受着地域文化影响,形成独特的地域风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运用历史文化积淀,开发利用天然资源,形成以崇仁古建筑群、瞻山、瞻山庙、笔架山、温泉湖、张伯歧故居等于一体的山水人文景区,其中温泉湖纳入浙江省级温泉旅游度假

3、区,古建筑群2000年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2006年6月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当代浙东游旅圣地。一、古镇与古建筑崇仁是宁静幽雅的江南古镇,建于唐,兴于宋,繁盛于明清,至今已1300余年。崇仁士族文化荟萃,涌现有许多杰出人才,有宋太师姚舜明父子,镇海炮台司令张伯歧,辛亥革命志士马逢伯、胡士俊等,其中裘氏宗室就有进士4个,举人38名,仕宦几十人。长期以来,由于士族生活需求,崇仁进行着适应生存的环境建设,至今保留着许多具有宋代遗风、明清特色的古建筑。崇仁古建筑连片成群,有庙宇、祠堂、戏台、牌坊

4、,民居、店房、药铺、作坊,桥梁、沟渠、池塘、水井……,形成江南独特的建筑风格,展现着江南功能俱全、娴静儒雅、古朴文明的地域风情。崇仁古建筑,以玉山公祠为中心,四向辐射。玉山公祠是裘氏后裔,建于清乾隆56年(1791年)供奉祖先的祭祀场所。玉山公祠坐北朝南,气势恢弘,建筑精良,古朴大气,由南至北依次是屏风墙、也称“照墙”、“照壁”,门厅、也称“正厅”,戏台,大殿,后厅、也称“后神堂”。其中正厅正中镌录着朱柏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后神堂供奉祭奠牌位。戏台呈正方形,纵横均为4.8米;石质台

5、柱,上圆下方;戏台藻井由八角覆头、16组斗拱叠组而成,井顶雕饰五狮戏珠,藻井木雕《八仙图》,线条流畅,看似浮云飞舞。戏台两侧有古井两口,水质清澈。玉山公祠木、石、砖雕工艺精湛、数量甚多,堪称一绝。玉山公祠记述裘氏宗族的经履历程和传奇故事,据说,玉山公是入剡居崇始祖,后期弃官经商,经营白术,生意不温不火。有一次,湖南商人找玉山公购买白术,货到湖南,诈称没有现银,用莲子抵款,玉山公无奈接受。没料莲子转运上海,卖得火爆,连续8年,生意盈门,遂成巨富。回乡置买田产,建造房舍,以“穿靴带蒂后门塘”理念部署家乡环

6、境,弘扬裘氏崇尚仁义之本。综观古镇格局,街道一纵四横,纵称:“直街”,贯通南北;横称:“横街”、“石马路”、“竹行街”、“三市头”,前两街大部份台门建筑,后两街则是百行陈道,店肆林立,店家相杂其间,十分繁华鼎盛。街道东西有两溪水系,偏中有“后门塘”,是水流必经滞留之处,用以洗涤,兼顾消防,然后顺流排放。“后门塘”颇具规模,纵横三四十米,四周石板圈围,蹲身便可触水洗刷,十分得体。“后门塘”与“穿靴带蒂”相关,其寓意至今还没有确切解说,但可以认为“靴”是“官”,是政治,“蒂”是耕耘,是成果,是基础,只有“

7、官”与“民”的有机联系,或者说政治和经济、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的最佳结合,才能创造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达到枯则蓄、满则溢,细水长流“后满堂”的效果。也许这就是裘氏“下海经商”“崇尚仁义”的理想境界。玉山公祠之前有5个相联过街台门,俗称“五联台门”,分别是大夫第台门、敬承书房、静轩台门、老屋台门……。顾名思义,台门是相对独立的书香门第。敬承书房则是“五联台门”公共设施,是宗族子孙读书的地方;目前虽无攻读之声,但青瓦整饬,马头墙矗立,如列队士兵,依稀可见昔日严峻的教育风貌。这种过街台门,由跨街楼

8、钩连相通,台门对外,庄严气度;楼道对内,户户相通;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户”,据说是传承先人“合族分户、聚只一家”的宗族遗风,起源于唐宋时期,扩建于宋庆历年间,距今已达千年。建筑专家张水根赞叹,“过街楼非常少见,成群连片更是罕见。……这种形式是家族团结和睦的精神寄托,是家族理想的建筑表达。”古镇台门庄重典雅,照墙、屋檐砖雕精湛;门壁木雕细腻逼真;门框、楼窗、牌坊、柱础、井栏石雕悠然雅趣,肃穆粉呈;牛腿木雕,镂空凿刻,栩栩如生;传说典故,赏心悦目,引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