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均相反应器材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连续均相反应器材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ID:40895898

大小:7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0

连续均相反应器材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_第1页
连续均相反应器材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_第2页
连续均相反应器材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_第3页
连续均相反应器材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_第4页
资源描述:

《连续均相反应器材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9连续均相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方法及数据的处理,通过脉冲示踪法测定实验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E(t)和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求出其数学特征——数学期望和方差,并和多级混合模型,轴向扩散模型关联,分别求出模型参数——虚拟级数N和轴向Pe准数。二、实验原理由于反应器内流体速度分布不均匀,或某些流体微元运动方向与主体流动方向相反,因此使反应器内流体流动产生不同程度的返混。在反应器设计、放大和操作时,往往需要知道反应器中返混程度的大小。停留时间分布能定量描述返混程度的大小,而且能够直接测定。因此停留时间分

2、布测定技术在化学反应工程领域中有一定的地位。停留时间分布可用分布函数F(t)和分布密度E(t)来表示,两者的关系为:测定停留时间分布最常用的方法是阶跃示踪法和脉冲示踪法。阶跃法:脉冲法:式中:C(t)——示踪剂的出口浓度。Co——示踪剂的入口浓度。U———流体的流量Qλ——示踪剂的注入量。由此可见,若采用阶跃示踪法,则测定出口示踪物浓度变化,即可得到F(t)函数;而采用脉冲示踪法,则测定出口示踪物浓度变化,就可得到E(t)函数。三、实验装置和流程本实验采用脉冲示踪法分别测定三釜串联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测定是在不存在化学反应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验流程

3、见图1。4图1.装置流程图1.高位槽2.转子流量计3.电动搅拌机4.电导电极5.釜式反应器6.电导率仪7.数模转换器8.计算机9.打印机四、实验步骤测定三釜串联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按以下步骤操作:4.1打开高位槽(1)的上水阀,当高位槽出现溢流后打开各分阀及流量计(2)上的阀门,将流量调为20L/H,并使流量稳定;4.2打开搅拌器电源,慢速启动电机,将转速调至所需稳定值;4.3接通三台DDS—11A型电导率仪电源,并检查电极是否正常。4.4检查数模转换器联线,接通电源。若转换器显示值偏离零点较大,调节电导率仪的调零旋钮。4.5启动计算机,在Win

4、dowsX桌面上双击图标启动本采集软件。系统在采集前,先进行“系统整定”,正常后单击“测定操作”进入“实验记录”子窗体。4.6用针筒在反应器的入口快速注入3mL1.7N的氯化钾溶液,同时单击“实验记录”子窗体上的“启动”按钮或按下功能键“F5”,此时由计算机实时采集数据/4.7待反应器浓度不再变化后,单击“停止”按钮或按下功能键“F9”以结束采集。此时可由“视图”菜单选择显示分布函数和密度函数曲线。按“保存”图标实验报告;单击“报告”按钮可浏览实验结果。五、实验数据处理在一定的温度下,氯化钾水溶液的电导率×(微姆/厘米)或(毫姆/厘米)取决于它的浓

5、度C,由实验可以确定电导率(或与之对应的数模转换器的毫伏数)—浓度的对应关系,因而测定溶液的电导率(或对应的毫伏数)就可求得浓度。从我们实测的氯化钾水溶液(以自来水作为溶剂)的电导率(或对应的毫伏数)—浓度数据可以看出:当浓度很低时,在一定的温度下,它的电导率(扣除自来水电导率后的净值)较好地与浓度成正比,故在计算F(t)和E(t)4时同样可用电导率(或对应的毫伏数)代替浓度进行计算。(1)停留时间分布函数:(2)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式中,△t为采样时间间隔。(3)平均停留时间:(4)方差:(5)多数混合模型的虚拟级数:六、实验结果τσ2N反应器[A

6、]反应器[B]反应器[C]七、思考题1、示踪剂输入的方法有几种?为什么脉冲示踪法应该瞬间注入示踪剂?2、为什么要在流量U,转速n稳定一段时间后才能开始实验?3、把脉冲法所得出口示踪剂浓度对时间作图,试问曲线下面积为何意义?4、二次平行实验所得方差σ2相差较大,说明什么问题?45、用电导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电极常数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6、试讨论实验误差来源?八、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水流量U和转速n不变,否则流型将发生变化,水流量的变动还将引起示踪剂物料衡算的误差/2、示踪剂应尽可能快速注入,否则(E)t将不与出口示踪剂浓度成正比,同时

7、数学期望和方差也将出现较大的偏差。3、为准确可靠起见,应做2~3次平行实验。九、参考文献1、化学反应工程(浙江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合编)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