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分项工程技术方案

钢筋分项工程技术方案

ID:40899843

大小:8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10

钢筋分项工程技术方案_第1页
钢筋分项工程技术方案_第2页
钢筋分项工程技术方案_第3页
钢筋分项工程技术方案_第4页
钢筋分项工程技术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钢筋分项工程技术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钢筋分项工程技术方案工程名称:广汇花园三期C区67#、69#楼施工单位:江苏华虹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1、施工顺序:原材材料进场(钢筋除锈)→钢筋调直→钢筋切断→弯曲成型(焊接)→绑扎安装→质量检查(验收隐蔽)→下循环。2、钢筋加工:2、1.钢筋原材:Ⅰ级圆钢强度设计值fy=210N/mm2;Ⅱ级螺纹钢设计值d小于或等于25时fy=310N/mm2,d=28~40时,fy=290N/mm2,LL550级冷轧带肋钢筋强度设计值fy=340N/mm2,Ⅲ级钢筋强度设计值fy=360N/mm2。2、2.钢筋调直:施工现场使用卷

2、扬机拉直钢筋时,其调直冷拉率:Ⅰ级钢筋不宜大于4%。(用调直机调直)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2、3.钢筋切断:现场采用GJ5-40型钢筋切断机。一次切断根数见下表:钢筋直径(mm)681012141618202225每次切切断根数12864332211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应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2、4.断料时应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先累计误差。钢筋长度应力求准确,其允许偏差±10mm。2、5.钢筋的冷拉:采用卷扬机带动作为冷拉动力的机械冷拉工艺。冷拉速度0.

3、5~1m/min,当达到规定的控制应力时,停顿1~2分钟,再放松钢筋。钢筋的冷拉、冷弯控制方法(见设施表(2.6.1),表(2.6.2),表(2.6.3))。2、6.钢筋弯曲成型:2、6.1.Ⅰ级钢筋末端需作180º弯钩,其园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2、6.2.Ⅱ、级钢筋末端需作90º或135º弯折时,Ⅱ级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平直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2、

4、7.钢筋除锈:2、7.1.钢筋的表面应干净。油渍、漆污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在焊接前,焊点处的水锈应清除干净。2、7.2.施工现场主要是在钢筋冷拉或钢筋调直过程中除锈,也可采用手工除锈(用钢丝刷刷),喷砂和酸洗除锈等方法。2、7.3.在除锈过程中发现钢筋表面氧化铁皮鳞落现象严重,并且已损伤钢筋截面,或在除锈后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伤蚀截面时,应降级使用。2、8.钢筋的焊接:采用焊接代替绑扎,可节约钢材,改善结构受力性能,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在本项目中采用的焊接方法有电弧焊。双面焊接时搭

5、接长度不小于5d,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d。(如有钢筋与型钢焊接,焊接长度:10d)。钢筋与钢筋,钢筋与钢材用电弧焊接时,使用的焊条应符合要求见表(2.9)。1、钢筋的绑扎与安装:3、1.采用20~22钢丝。绑扎位置正确,绑扎牢固,搭接长度及绑扎点位置应符合规范要求。3、2.钢筋的锚固长度见表9-5。3、3.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小于250mm。3、4.柱钢筋现场绑扎在模板安装前进行,梁、板在模板安装后进行。钢筋在混凝土中应设保护层。3、5.基础钢筋的绑扎:3、5.1.钢筋网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

6、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移位。双向钢筋的钢筋网,则必须将全部钢筋交叉点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扣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型3.5.2.墙板钢筋的绑扎:墙竖向钢筋从柱边计算起步钢筋。距柱边5厘米,横平竖直,按规范要求搭接。3、6.柱钢筋的绑扎:3、6.1.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45º,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º。如果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与模板的角度不得小于15º。3、6.2.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

7、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成八字形。3、6.3.下层柱的钢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工具式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直径,以利上层柱的钢筋搭接。3、6.4.框架梁钢筋,应放在柱的纵向钢筋内侧。3、6.5.柱钢筋的绑扎,应在模板安装前进行。3、7.梁、墙,板钢筋的绑扎:3、7.1.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直径≥25mm的短钢筋,以保持其设计距离。3、7.2.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钢筋上,其余同柱。3、7.3.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但应注意板上部的负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篷、

8、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以免拆模后断裂。3、7.4.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3、7.5.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特别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要有30mm,以利浇筑混凝土。3、7.6.梁钢筋的绑扎与模板安装之间的配合关系:A梁的高度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