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经典同行

阅读与经典同行

ID:40904717

大小:20.7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10

阅读与经典同行_第1页
阅读与经典同行_第2页
阅读与经典同行_第3页
阅读与经典同行_第4页
阅读与经典同行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读与经典同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阅读与经典同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自1995年起,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目的是向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和儿童)推广阅读和写作。多年来,“世界阅读日”已成为许多国家读者的一个节日。伴随着世人对阅读行为的越发重视,人们对于经典名著的关注度也在悄然增加。众所周知,书籍承载了文化,并传递着文明,而与书籍相伴的阅读行为,使人们可以超越时空,在精神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当前社会,图书出版业越来越发达,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海量的信息。与之相对的是,人们用于阅读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选择读一些经典的名

2、著亦或者是阅览历史、人物专著等书籍,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增加知识量,而且可以在品味阅读带来的种种乐趣的同时感悟生活,陶冶性情。坐在图书馆那明净宽大的玻璃窗下,阳光柔和地洒落在书桌上,或听着外面雨点垂落在树叶上的声音,我们不仅感受着经典的魅力,也在体悟着时空的静谧。今天,我们阅读传统经典,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也是为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或许是完善自我的最好途径。然而何为经典呢?单从字面之义来看,经典就是指那些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或著作,即所谓的“经典著作”。说起阅读经典,首先就会碰到哪些作品可以成

3、为经典这个问题。如元代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等,都是不朽之作;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小说如《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都是文学经典珍品。它们总的诠释了经典所具备的三大因素,即影响力、历史性和广泛性。其实,所谓“经典”并没有定论。如六十多年前,朱自清写成《经典常谈》,他所说的经典,相对于儒学的“经”而言,是广义的: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

4、《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当代学者龚鹏程在《经学概说》一文中,讨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时说:一方面是经典本身的原因,因当它具有真理,足以启发后人,故为人所尊崇,视为恒经,乃不刊之理论。另一方面,它也形成于圣典祟拜之中。在经典化及其竞争关系里,某些书虽然也很重要,但未被经典化;某些书,原亦平常,却在某一历史条件下经典化了。先贤时哲所言,予人颇多启迪。我们常说的经典,是指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经久不衰的著作,其内容或被大众普遍接受,或在某专业领域具有典范性与权威性。如果我们不讨论专业经典,仅就一般意义而言,

5、那么经典具有三重特性或三要素:即影响力、时间性、广泛性。首先“影响力”体现了作品内容的吸引力。那些成为经典的作品,无不在一定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如《周易》、《孙子兵法》等。当然,影响力分积极的与消极的,也有长期的与短暂的。那些“影响一时”的作品可称之为名著。而影响力,应当说并不完全出自作品的自身,或者说绝对自然发生的影响力是不存在的。我们每个人的阅读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政治形态、家庭、个人的素质和兴趣、老师与同学、环境以及广告等等。其次,经典体现“时间性”。一部作品,或许影响一时,或许在某一特定的时期被

6、人顶礼膜拜,但时过境迁,很快就被人们遗忘或抛弃。经典,需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需经久而不衰。也就是说,一切著作,若要成为经典,我想它必须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可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时间性就是历史性。最后经典具有“广泛性”。我所理解的经典(这里指非专业领域的经典),必须是广泛的,即它所讨论的问题是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比如《诗经》、《论语》、《史记》、《三国演义》等等,它们的内容是广泛的。《诗经》三四千年以来,它讨论的话题我们今天仍然关心,有不少诗在今天还成为流行歌曲,像邓丽君唱过的《在水一方》等。我

7、想说,这三点,也就是影响力、历史性和广泛性,大概就是经典所需要具备的因素。中国人的阅读传统和习惯是:经典崇拜。中国悠久的阅读历史,形成了丰厚的读书传统,这种传统的积淀与承继,对后世读书人有着重要的影响,读书人在心理上和阅读的价值取向上无不受其支配。中国阅读传统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阅读的思想与方法,然而阅读的目的与动力还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这种需求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读书人的阅读价值观。首先,是“学而优则仕”。从孔夫子提倡读书做官,到《大学》中阐发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隋代初年创科举制度,到宋代流传的“书

8、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等,一个很鲜明的目的:读书以致富贵。这一传统是中国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其次是勤学苦读。在中国阅读史上,勤学苦读的感人事例层出不穷,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韦编三绝”等等,这些故事曾激励过数千年来读书人发愤攻读,积极进取,其影响至今犹存。第三,对文本的尊重。过去的读书人,往往都是藏书人或抄书人。印刷术在我国发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