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在医学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医学的应用

ID:40906161

大小:17.8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0

纳米技术在医学的应用_第1页
纳米技术在医学的应用_第2页
纳米技术在医学的应用_第3页
纳米技术在医学的应用_第4页
纳米技术在医学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纳米技术在医学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纳米技术与医学——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数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20101000664周虎纳米技术的正式定义是指一些设备,本身或其关键部分是人工的,至少在某个方向上是1~100nm范围。与癌症相关的纳米技术设备可以是注射的纳米载体;生物靶向性的纳米造影剂,用于手术中显像以区别神经—肿瘤的相互关系;也可以是高度特异检测DNA和蛋白质的磁性纳米粒子。Whitesides[3]在其纳米技术的定义中,对确切的大小没有过分限制,从生物学需要考虑,更强调生物纳米尺寸在实际操作中的合适性。癌症纳米技术的应用纳米技术的应用包括

2、:早期诊断,如对血标本进行蛋白组分析;其次,在体内对肿瘤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或分子显像;提高药物治疗的靶向性,避开体内的生物或生理学屏障;对治疗效果进行实时监测,替代治疗后的随访评估。1体内癌症生物标志的检测和监测新的影像学技术使用的造影剂上结合有分子识别物质或靶向性药物(抗体),具有信号增强作用,可以检测更微小更早期的癌细胞。近来证实,亲淋巴的顺磁性纳米粒子,可对前列腺癌的隐性淋巴结转移进行MRI显像,这为非侵袭性方法难以发现。Meta分析显示[8],使用纳米粒子造影的MRI对多种癌症的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3、具有很高的特异性(96%)和敏感性(88%)。Kobayashi等[9]在乳腺癌小鼠中使用钆纳米载体——聚合状的树状体(dendrimers)可以清晰显示淋巴结和淋巴管的排泄,提示在临床上可以替代前哨淋巴结活检。双峰纳米粒子,携带有近红外的肉眼可见的荧光基团,与MRI造影剂(交联氧化铁)共价结合,可以用于手术前脑肿瘤轮廓的描绘和手术中的病变显示。交联氧化铁纳米粒子与annexin?鄄Y共价结合,用于MRI可识别喜树碱诱导T细胞的凋亡。使用生物精确纳米粒子,端粒酶活性(增殖潜能的标志)也可以在细胞水平由M

4、RI检测。持续血管生成发生于癌前病变中,是早期诊断中的重要标志。在动物模型中使用改良纳米粒子,以ανβ3?鄄integrin为靶点,可以对血管形成进行了MRI显像。另一个体内分子检测的是植入性传感器,体外设备进行信号接收,但植入性材料存在非特异性吸附血清蛋白——生物污垢,导致传感器对蛋白检测能力迅速下降。2体外癌症生物标志分子的早期精确检测临床使用的一些癌症分子标志,如CEA、PSA,由于特异性不是很好,限制其应用于早期诊断。有几个纳米技术是很合适的侯选者,如纳米悬臂,检测蛋白组的SELDI?鄄TOF质

5、谱分析。生物分子的结合会产生压力和形变[10],使用合适的选择性纳米结构传感器可以进行检测和识别。主要的例子是微米和纳米悬臂,当其表面发生核酸杂交、分子结合事件,其共振频率会发生偏斜和改变。此偏斜或者直接被激光束探测,或者偏斜转换成可以测量的物理特征,如共振频率发生改变,见图1。值得提出的是,将成千上万个纳米悬臂阵列集成在厘米大小的芯片上,这样可以同时读码蛋白组信息,甚至整个蛋白组。此技术与微电子制作技术存在相同之处,因此提示可以大规模的,低成本可靠的生产。纳米悬臂、纳米导线和纳米管的阵列是可以将癌症的

6、诊断、预后和治疗的选择从单个生物标志向多个生物标志转化的工具。此外,携带荧光基团的硅珠已经用于白血病细胞的检测;在人类SY5Y成神经细胞瘤和C6胶质细胞瘤中,荧光纳米粒子可以检测细胞内的钙浓度——细胞死亡的有效标志,因此可定量测量细胞对药物的反应。纳米粒子比传统的细胞染色方法具有稳定性和可调性的优势。如量子点不会随时间丢失其信号强度,即不存在光漂白作用;而且,偶联不同抗体的纳米粒子与对应的分子靶向性结合后,可以显示不同的颜色[11]。即使进行单波长光照射,单个细胞或细胞群中的分子标志分布地图将准确而清晰

7、的显示。纳米粒子已经用于血清蛋白组的检测,重点是痕量的低分子量蛋白水解片段,应用于卵巢癌和其他肿瘤。SELDI?鄄TOF蛋白组分析使用纳米粒子后,可增加单位面积的蛋白吸附能力,进行更多不同样本的分离和检测。目前已经开始联合使用多个纳米诊断技术。如改良的寡聚核苷酸—金纳米磁性粒子具有500个zepto摩尔(zepto=10-21)的敏感性,用于核酸的检测。因不需要酶扩增,具有超过PCR的优势,而且也用于蛋白质分析[12]。更进一步的方法是改良金纳米粒子探针,与微悬臂结合,可以分析DNA的单个碱基错配。3药

8、物的靶向性治疗将具有识别功能的物质(如抗体)与纳米载体结合,使含有活性药物的纳米载体具有分子靶向性功能。与传统的抗体引导的治疗相比,分子靶向性纳米载体至少具有4大优势:在每个靶向性生物识别过程中,可以携带更多有效治疗负荷;能携带多个不同的靶向性药物,增强选择性;能够以整体的方法通过生物屏障;局部可以投给多种药物,导致靶向性的联合治疗。通过叶酸介导的靶向性纳米粒子已经在移植鼻咽癌的裸鼠的治疗中得到证实。多功能纳米材料——树状多聚体在胞内与叶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