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生产技术要点

肉鸡生产技术要点

ID:40906363

大小:5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10

肉鸡生产技术要点_第1页
肉鸡生产技术要点_第2页
肉鸡生产技术要点_第3页
肉鸡生产技术要点_第4页
肉鸡生产技术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肉鸡生产技术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肉鸡生产技术要点:在影响畜禽高效、优质生产的众多因素中,品种的因素最大,占40%,营养饲养占20%,疾病防治25%,繁殖与行为10%,环境与设备10%,其他5%。1、影响肉鸡经济效益的因素(1)优良的品种是市场竞争的唯一出路,其代表具有高产出的能力,有通过高投入获得高效益的机会,高科技产品才能产生高效益。(2)好种出好苗。良种优质鸡苗是养鸡获得理想效益的遗传基础和前提。特别提醒:选苗莫贪便宜,切记“贪小便宜吃大亏”,一招失误终招悔,得不偿失。(3)严把进雏关的核心:种鸡群健康;高品质新鲜种蛋;高级别的孵化技

2、术。以此获得理想的键雏。2、育雏准备■整理、清洗、消毒消毒方面不存在相对性,或100%,或0%,需以科学的态度认真操作。*进雏前2周全面检修鸡舍及设备,堵塞鼠洞,对鸡舍进行彻底消毒。*消毒过程三步曲:·清扫:清扫杂物,移出可拆物品置阳光下暴晒。·用消毒药水冲刷:药量需充足,消毒室温20度以上(漂白粉等不耐热的除外),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效果越好,洗净后的工具用消毒液浸泡。熏蒸消毒:进雏前3天,把工具用品、垫料、围栏等入舍封闭门窗熏蒸消毒。熏蒸药物浓度依据污染程度决定,对新建舍用1倍浓度(每立方米用40%甲醛1

3、4ml+KmnO4、7g);一般使用过的鸡舍用2倍浓度;污染严重的鸡舍用3倍量。也可用甲醛直接加热挥发消毒(1-2㎏/100立方米)。熏蒸应具备的条件,温度---20度以上、湿度—75%以上,如条件达不到可适当增大药物用量。密闭24小时后打开门窗换气保温设备及用具可根据自身情况选用保温伞、红外线灯、煤炉、火龙等加热设备。用具:开食盘(也可用塑料蛋托、纸蛋托、报纸、用料桶底等代替)、饮水器、料桶等。1-2周10-12个/1000羽,3周后20-25个/1000羽,多比少好。条件好的可选用自动饮水器■垫料育雏室

4、内各种地面铺垫物的总称。平面育雏多用。垫料原料要求:无霉变、干燥、清洁、柔软、吸水性强、灰尘少。优质垫料对雏鸡有保温作用,厚度应大于5厘米,冬天不低于10厘米。每圈养500-800为宜(量少便于管理、可提高成活率及均匀度)。注意控制垫料湿度,过湿易滋生霉菌,过干羽毛生长速度。适宜的湿度应是紧握不结快、松手松散复原。可因地制宜选择下列原料:3、环境控制A温度控制适宜的环境温度是育雏成功的最基础条件。温度过低的危害:·雏鸡畏寒而密集,挤压扎堆而损伤死亡;·影响卵黄吸收;·影响抗病力,感冒或下痢。温度过高的危害:

5、·影响正常代谢,食欲下降,体质软弱,发育缓慢,引起啄癖、感冒和感染呼吸道病。(1)温度要求育雏温度:即背部温度。注:3日内控制在33-35度,以后每周下降2-3度至与室温接近即可停止供温。(2)施温原则·看鸡施温:适当高而平稳,降温要缓慢(依据鸡群体质及生长发育状况和季节变化趋势,大体每天下降0.5-0.7度,每周降2-3度),脱温要逐步,并重视时机的选择(无风、温和时段)。忌忽高忽低,冬季防贼风侵袭,夏季防暑降温·高温育键雏:热不张嘴,冷不扎堆。·温控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初期要求稳定性高,日温差控制在3度以

6、内,育雏后期6度内。并根据鸡群及季节情况灵活掌握。(健雏可适当低一些,在适宜的温度下,温度低比高好,采食量大、活动量大、生长快;体重小、体弱、运途及初期死亡较多的鸡群给较高温度;夜间应比白天高1-2度;秋冬季及寒流袭击时需提高一些;防疫及断喙等应激时提高温度;临病状态需提高舍温)。·适度的低温锻炼:利于提高雏鸡对温度的适应能力,长时高温或不及时降温,鸡群表现畏寒,以患呼吸道病。秋末冬初尤其需要及时降温,培育鸡群对低温的适应能力。·保温时间:一般夏季1-2周;春秋3-4周;冬季5-6周。育雏结束以15-23度

7、为宜。·适宜温度的标准:不是温度计,主要参考鸡群表现---星状分布,精神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B湿度控制一般1-2周保持相对高湿,3周以后保持相对低湿为宜。特别提示:高温高湿----鸡蒸发散热受阻,易中暑。低湿高温--尘埃飞扬,易诱发呼吸道病;脱水症。低湿低温---易诱发肠道病及呼吸道病低湿低温---易诱发肠道病及呼吸道病。过干:不利于皮肤健康及羽毛发育,引起呼吸道和眼结膜疾病。过湿:不利于皮肤及羽毛健康,会使内脏器官超大,形成非健康性大肚子鸡。C通风换气目的:供给新鲜空气,供给氧气;维持舍内卫生和正常的

8、生活环境,排除舍内有害气体、多余热量、水汽、尘埃及空气中的微生物。措施:采取安装纵横向通风设备。开背风窗、顶窗等。时机:气温高时实施,先升温后通风。提示:重视贼风、穿堂风、大雾、寒流等情况下的处置措施。0—4周,以升温为主,通风为辅;5—6周以通风为主,升温为次。D密度控制原则:冬密夏疏。应随鸡舍结构、鸡舍控制环境能力、饲养方式、舍内设施、技术水平、鸡的日龄、品种等调节,密度保持适中。E光照:采用间隙光照利于增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