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言文翻译方法

古文言文翻译方法

ID:40914121

大小:3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0

古文言文翻译方法_第1页
古文言文翻译方法_第2页
古文言文翻译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古文言文翻译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翻译一、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俗称“之乎者也”。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了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可以说“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录“压缩”格式。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第一个“文”,是美好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

2、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

3、思为吃饭。二、古文今译的要求——信、达、雅  古文今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  1.“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2.“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就是说,译文即使在内容上与原文相符,但表达不通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规范便不合乎“达”的要求。“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3.“雅”是指译文不仅准确、通顺,而且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神韵。这是很高的要求,在目前学习阶段,我们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三、古文今译的方法  古文今译有直

4、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1.关于直译  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  2.关于意译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这种方法多用来翻译诗歌。  意译不强求字、词、句的对等,而着重从整体上表达原作的内容,力求体现原作的风采神韵,译法比直译灵活自由。但对学习文言文来说,应该坚持用直译的方法作今译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水平。四、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  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

5、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  1.对译  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是直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译的第一个步骤。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今译时不用改变原句词序,只要从现代汉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来翻译原句中的字词就可以了。例如:  原文: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译文: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可以避免漏译——漏译是初学时经常出现的问题。由于古今汉语句子结构的相同之处很多,所以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都要对译。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

6、思表达还不够清楚、句子不通顺的,才能用移位、增补等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2.移位  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例如:  原文: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郑杀申侯以说于齐》)  对译:不要到小国去,(小国)是不会你容纳的。  调整:不要到小国去,(小国)是不会容纳你的。  3.增补  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古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例如:  原文:一鼓作气,再而衰,  对译: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衰落,  增补: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

7、次〔击鼓〕〔士气〕已经衰落,  增补词语时应该慎重,要“惜字如金”,只有在不增补词语原意就无法表达清楚的情况下,才能增补。  4.删减  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文言文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例如:  原文:狼度简子之去远。(《中山狼传》)  译文:狼估计赵简子已经离远了。  原文“简子”和“去远”之间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字,现代汉语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可不译。

8、  5.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诸如人名、国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及官号、年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  上述五种具体方法中,对译是最基本的,其他几项则是根据具体情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