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会防灾科技研究五

国科会防灾科技研究五

ID:40916245

大小:239.02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8-10

国科会防灾科技研究五_第1页
国科会防灾科技研究五_第2页
国科会防灾科技研究五_第3页
国科会防灾科技研究五_第4页
国科会防灾科技研究五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科会防灾科技研究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國科會防災科技研究五年中程規劃」初步規劃課題壹、計畫概述國科會自然處永續學門為能及早針對防災面向之前瞻課題進行全盤性的研究,提出實證結果,供政府做為施政參考,刻正進行「防災科技研究五年中程規劃整合型計畫」。期能在現有基礎上,詳予評估我國未來可能面臨災害境況,加強推動強化工作所需之重要技術及方法相關研究,審慎規劃98-102年度之防災科技研究課題,並透過行政部門將研究成果逐步落實應用,以提高社會整體抗災能力,減輕災害損失與衝擊。上述規劃工作分由氣象、洪旱、坡地、地震及體系等五組,共同協商推動。經由國內、外防災科技研究與落實應用相關資料之蒐集分析,以及我國未來可能面臨災害境況之評估,考量提昇我

2、國抗災能力的關鍵因素與重要技術方法之需求。工作小組初擬之規劃目標為:(1)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及決策與管理體制─加強減災技術、設計規範與相關管理體制,以及災損評估、災害保險、資源配置、災後復建機制、高災害潛勢地區土地使用管理等研究,以健全災害風險評估及決策與管理體制。(2)提昇災害應變預警精度與作業效能─建立災害機率預警方法、決策支援模組,研究改善運作體制與災情評估作業,並利用遙測等先進技術,提昇災害應變預警精度與作業效能。基於前述規劃目標,初擬規劃方向包括:(1)環境與社會變遷下之防救災因應對策─因應全球氣候變遷、都市化及高齡少子化趨勢,參考國外作法,考量我國情況,探討重要觀念與措施,研發所需

3、方法技術與運作體制。(2)提昇環境監測與模擬分析能力─考慮未來減災規劃與災害應變所需之環境監測及模擬分析能力,運用先進科技,研發監測與傳輸技術,以及相關模擬分析方法。(3)強化災害風險管理效能─檢討國內外大規模天然與人為災害處理經驗,以及我國未來可能面臨境況,考量減災整備與應變復建工作之決策評估需求及法規體制改善,深入探討相關課題,研發改善管理體制所需方法與技術。(4)加強民間資源運用與產業防災─針對加強民間資源運用與產業防災課題,探討相關趨勢、觀念與措施,以及我國之可行做法與方向,研發所需方法與關鍵技術。整體考量規劃目標與方向,針對98-102年度防災科技研究相關課題之初步規劃詳述如後。貳

4、、初步規劃課題一、氣象組1-1-1春季季節性降雨預報技術之發展必要性:春季休耕與夏季限水等水資源管理為每年政府重要決策之一,也與民-1-生問題息息相關;特別是在季節轉換及氣候變化的關鍵時刻上,對季節降雨之預報能力與準確度,以及相關單位發布之因應決策,對於民生經濟影響甚大。政府相關防救災單位如何有效地在水資源發生問題前提出警訊,使下游之作業單位或決策單位能適時提出防災或減災政策與方法,使天然災害之影響降到最低程度也是近幾年防災科技規劃的重點研究課題。研究內容:過去防災研究計畫對季節降雨已做了不少的相關研究,亦有顯著的研究成果;例如,目前已初步建立「乾旱監測與預警系統」,並且為水資源管理與決策上

5、的參考資料。未來除延續先前的研究成果,持續更新現有預警系統的資料庫外,並可針對可能較具預報能力之聖嬰年和反聖嬰年進行氣候降水的評估,並且改進氣候模式(統計和含土壤之動力預報模式)以獲得更為準確的評估結果。預期產出:發展具預報能力之春季降雨預報技術供決策單位制定春季休耕與夏季限水等決策時之參考,降低決策所承擔風險之不確定,以減低民生、工業及農業等方面因缺水所造成之衝擊與損失。1-1-2氣候變遷下之都市和集水區降雨頻率分析必要性:近年來隨著都市發展,水文循環可能產生顯著變化,加上氣候變遷所造成之降雨型態及分布的改變,對於都市的防洪、排水等工程設計產生衝擊。氣候變遷使得現今的降雨型態似乎變得短且集

6、中,都市的排水設施無法立即渲洩,時常發生下雨即淹水的情形。再者,都市發展所造成的熱島效應,造成降雨分布的改變,雨水無法下在集水區,使得水庫無法有效的蓄水,進而引起水資源的問題。因此都市以及集水區降雨頻率分析之研究有其必要性,重新了解在氣候環境變遷下,降水型態如何產生改變。此研究課題亦需與洪旱、體系等領域協助,並且配合都市工程設計等之跨領域研究。研究內容:近年來防災研究上開始重視氣候變遷造成的降水頻率以及區域的改變,過去的研究著重於水庫集水區之降水特性的分析。而氣候變遷所造成降雨頻率的問題卻不僅僅於水庫集水區,都市的發展使得都市熱島效應的增加,造成降雨區域的改變,也改變原有的都市降雨頻率及強度

7、,除了探討既有的都市工程設計是否可以負擔改變後的降雨型態,亦要了解都市化後造成降雨分布區域的改變是否有影響到水庫集水區的降雨特性,水資源的管理問題也是次研究課題的重點。預期產出:分析氣候變遷下都市與集水區降雨型態及頻率的改變,並且提供給與洪旱以及都市工程設計等單位之參考,協助都市淹水之防災規劃。並且配合集水區降雨型態的改變,提供水資源管理問題上之建議。2-1-1利用遙測等先進監測技術提昇颱風與梅雨豪雨系統之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