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彦渠春秋会要评析

姚彦渠春秋会要评析

ID:40928854

大小:298.1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11

姚彦渠春秋会要评析_第1页
姚彦渠春秋会要评析_第2页
姚彦渠春秋会要评析_第3页
姚彦渠春秋会要评析_第4页
姚彦渠春秋会要评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姚彦渠春秋会要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嘉南學報第三十二期668—姚彥渠《春秋會要》評析第668~675頁,民國九十五年CHIA-NANANNUALBULLETINVOL.32,PP.668-675,2006姚彥渠《春秋會要》評析藍麗春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摘要《春秋會要》是探索歷代會要之基礎,為春秋史研究之重要參考書籍,但《春秋會要》有其所長及缺失之處。經研究後發現,本書特色所在為「世系與后夫人妃」部分,此部分在編撰結構上條列整齊、理路清晰、秩然不紊,可補《春秋左傳》編年體前與後不相貫穿、《史記》紀傳體甲與乙不相聯繫之弊,對於掌握歷史事件全貌及主要政治人物頗有助益。惟《春秋會要》係採

2、集相關古籍匯輯而成,並非第一手史料,且其中仍有列國排序未必妥當、用字與編寫體例偶見前後不一等缺失,此一結論可作為相關研究者參考。關鍵詞:姚彥渠、《春秋會要》、世系前言關於春秋史的研究,在史料方面,除《春秋經》、《三傳》及《國語》等主要春秋典籍外,載錄春秋時期禮儀典制、歷史地理與古風習俗的《春秋會要》,亦頗具參考價值。所謂「會要」,乃記載某一朝代之典章制度及其損益與沿革之史籍,乃研究此朝代之政治、社會、經濟、軍事、文化等各項制度之沿革變遷,最詳實而必不可缺之重要史料,在史學領域中占有一定之地位。吾國會要之創修,始自唐代。唐蘇冕以高祖至德宗九朝史事,編成會要四

3、○卷;唐宣宗時復詔楊紹復等,由德宗後續修至武宗時代,撰成續唐會要四○卷;北宋初年,王溥再搜羅自宣宗以來至唐末之史事,於太祖建隆二年(九六一)完成《新編唐會要》一○○卷;為吾國現存最早之會要體著作。宋時因帝王重視,為吾國編纂會要最盛之時代,故其編纂宋會要亦用力最勤,前後共計十次。宋以後為因應政治上之變遷與需求,朝廷不再詔修本朝會要,而代之以更能直接為帝王提供治國施政經驗之經世大典,如《元典章》、《明會典》、《清會典》等之類典制史巨著(註1);但仿會要體例而私修古代會要者卻不乏其人,首位輯纂古代會要者為南宋徐天麟,撰有《西漢會要》與《東漢會要》。清時纂修者尤為

4、眾多,依其內容之時代順序計有:姚彥渠《春秋會要》、孫楷《秦會要》、楊晨《三國會要》、汪兆庸《晉會要》、朱銘盤《西晉會要》與《南朝會要》、龍文彬《明會要》等,藍麗春—669—另有明董說撰《七國考》,其書搜輯戰國時七國制度,實為戰國七雄“會要"。清代學者姚彥渠,字巽園。巽園先生所撰之《春秋會要》雖非會要體史書首創之著,然就時間先後而言,春秋居各朝之前,故凡論及此類史書者,往往排名最前。就內容而言,朝政典制大都在前代基礎上因革損益,後出轉精;春秋因時代較早,典章制度較後代為簡,以此書入門,可收由淺入深、由簡御繁之效。因此,《春秋會要》除可作為研究春秋史之重要參考

5、外,更是探索歷代會要之基礎,極具重要性。本文主要目的即在評述分析《春秋會要》之所長及缺失之處,以作為相關研究者參考。體例與內容會要體史書之編纂體例,大致為搜羅一代之政治、經濟、軍備、社會及職官制度等掌故事實,按類分編,各類中並依時間順序排列,使一代之典制能綱舉目張、條分件繫。姚彥渠《春秋會要》體例亦如此,書計四卷,各卷主題為:卷之一世系及后妃夫人,卷之二吉禮,卷之三凶禮、軍禮,卷之四賓禮、嘉禮,各卷主題下復細分若干類,並均以事蹟從其類,且注明出處。據上舉卷目可知,《春秋會要》一書之主要內容有二,一為表述周王室、各諸侯國之世系並及后妃夫人,二則纂輯吉、凶、軍

6、、賓、嘉等五禮;其中世系及后妃夫人只佔一卷,而五禮之篇幅則居書中卷數四分有三,則巽園先生於此書中甚重禮制之觀點可知。按周之封建制度,有尊卑上下等級之分,各階級間之差別分際均賴禮法維繫。天下太平時,尚能上下有序,各安本份,然至春秋時代,「天下無道,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論語季氏篇》)「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有之,子弒其父有之。」(《孟子滕文公下》)呈現出天下大亂之情況。觀春秋時代之所以混亂,癥結在於“禮壞樂崩",亦即各諸侯國目無周天子,不遵禮制亟思僭越,而王室浸衰,對其之行為無力制約懲處(註2),故爾尊卑失序,封建倫常分崩離析,是以列國間有樣學樣

7、,愈演愈烈。巽園先生能於《春秋會要》中特重禮制,以五禮為綱,委實能掌握春秋時期之時代脈動!楊峴序即讚云:先師陳徵君曰:「治經者必自《禮經》始,不熟《禮經》,猶衣之無領也。」斯言也,小子嘗識之。吾鄉姚巽園先生著《春秋會要》:首以列國世系,而執政及后夫人附見焉;次則吉、凶、軍、賓、嘉五禮為綱而緯以事跡,各從其類。其大旨同於宋張大享《春秋五禮例宗》、元吳澄《春秋纂言》,而精審不翅過之如辨明堂位駁漢儒之附會,議魯郊禘決伯禽受之非,皆從《禮經》考究而出,可謂善治經者矣。然則重視春秋時代之禮制精神非自巽園先生此書始,宋張大享《春秋五禮例宗》、元吳澄《春秋纂言》實已開其

8、緒端,楊峴謂《春秋會要》之宗旨云:「其大旨同於宋張大享《春秋五禮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