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山行 3教案 鄂教版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山行 3教案 鄂教版

ID:40943967

大小:6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1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山行 3教案 鄂教版_第1页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山行 3教案 鄂教版_第2页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山行 3教案 鄂教版_第3页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山行 3教案 鄂教版_第4页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山行 3教案 鄂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山行 3教案 鄂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山行3教案鄂教版《山行》是一首色彩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掌握“车”字笔顺。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

2、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会认“径、斜、亭、停、车、霜”6个字,会写“远、亭、停、车、霜”5个字。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教学准备: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2.朗诵的背景音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1)自己读,定位识

3、字,读准字音。(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注意“径、斜”读音,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词含义.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的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三、再读感悟,背诵古诗(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

4、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的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四、指导写字(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五、拓展活动(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2)背一背《山居秋暝》(节选

5、)描绘了雨后初晴、秋高气爽的山中美景,《枫桥夜泊》写出了秋天的萧条景象,表达作者旅途漂泊的孤寂感,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相关资料:1.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2.“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字怎么理解?学生很容易把“白云生处有人家”写成“白云深处有人家”,因为以前学生学过“云深不知处”的诗句,可能受影响。有一些唐诗版本,就是写的“白云深处有人家”,学生在课外可能阅读中读到的可能就是

6、这样的版本,先入为主,这个诗句早已深深地引在脑子里。另外,“生”与“深”读音接近,而且用“生”与用“深”也都能讲得通。“生”在这里表示“生出”、“有”、“存在”,“白云生处”就是有白云的地方,白云缭绕的地方。“深”在这里是“浓厚”、“浓郁”、“浓密”、“深层”的意思,“白云深处”就是在浓浓的白云掩映的地方。附送: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敕勒歌教案沪教版一、歌曲导入: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

7、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三、朗读指导: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

8、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  (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