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论文:细雨微澜,教育无痕

小学品德论文:细雨微澜,教育无痕

ID:40952083

大小:3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品德论文:细雨微澜,教育无痕_第1页
小学品德论文:细雨微澜,教育无痕_第2页
小学品德论文:细雨微澜,教育无痕_第3页
小学品德论文:细雨微澜,教育无痕_第4页
小学品德论文:细雨微澜,教育无痕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论文:细雨微澜,教育无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雨微澜,教育无痕摘要:新课程的实施就像一股春风为品德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重视教育过程中学生在生活情景、实践体验中感悟,追求“使学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学生觉得有人在教育他”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意境。新开设的品德课程为小学生开辟通向他们生活的渠道,在教学中,教师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抓住契机,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行,隐蔽教育意图。关键词:情景感悟参与实践关注生成教育无痕曾记得语文教学中,和学生阅读过这样一篇文章:在一个温馨愉快的夜晚,聪明的男孩彼得给妈妈写了一张账单:“母亲欠儿子彼得如下款项: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把信件送往邮局:10芬尼在花园帮助大人

2、干活:20芬尼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10芬尼共计:60芬尼”写完后,彼得把纸条压在餐桌上,悄悄地上床睡觉了。忙了一天的妈妈看到了这张纸条后,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在下面添了几行字,又将账单和60芬尼放在了彼得的枕边。醒来的彼得,看到了这样的一张账单:“彼得欠妈妈如下款项:在她家里过了十年的幸福生活:0芬尼彼得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彼得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彼得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合计:0芬尼。”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蹑手蹑脚地走进妈妈,将小脸蛋藏进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60芬尼塞进了妈妈的围裙……   读着这则故事,心情着实久久难平,我

3、为这位母亲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教育所折服,反复琢磨、细心体味那超然的心境和博大宽宏的胸襟,以为她才是真正的教育家,其教育手段妙不可言。这种“无言”的教育方式,不正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的“无为”而教的教育境界吗?它远比大声呵斥、当面指错、讽刺甚至挖苦等高明得多,真是“细雨微澜,教育无痕”啊。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其结果是刻骨铭心的。那么,如何在我们的品德教育中也绽放如此异彩呢?我思索着这般探索和尝试:一、情境感悟心中悟出方觉真在美国有这样一堂课:老师宣布考试分数后,发现学生垂头丧气,便说,如果要想加分数,就给10美元,但是,只能

4、是白种人的学生。学生都愤怒喊叫,拼6命跺脚,把课本、书包扔向教师表现抗议。老师用早已准备的盾牌来抵挡,并用水枪向学生扫射。学生们坐下歇一歇的时候,老师严肃地说:刚才就是当年黑人领袖马丁.路德反对种族歧视,组织示威游行的情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这里,我们不难感受到启发人的内心需要的确是一切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有了需要才能形成态度,完成行为选择。这位美国教师创设情境、渲染氛围,激发了学生渴求反对种族歧视的需要,德育目标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他所运用的教学模式又与我们传统的情境教学有所不同。传统的情境教学模式过于显现德育“教育”意图,从而使学生产生定

5、势、应答的假象。而那位美国教师则有意识地运用现代德育至关重要的一条策略——隐蔽德育的“教育”意图,淡化被教育者的“受教育”意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那么何谓隐蔽德育意图?就是德育工作者在充分理解德育内涵的基础上,在工作中尽可能不暴露自己的目的,改变学生以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德育的状况,淡化他们的“受教育”的角色意识。这点既要成为品德教学指导思想上的要求,也要成为现代德育形式上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千方百计地创设一定的情境,不露痕迹地将

6、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在绝大多数学生心理认同,师生双方情感共鸣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的思想,从而水到渠成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那么如何有效地创设这样的情境呢?1.返朴归真,课堂再现情境新课标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起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祖国宝岛——台湾》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二册中的内容,教材中的“望远镜”和“智慧泉”旨在引领学生了解台湾的风光和物产,但由于台湾距离孩子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因而很难感受两岸人民的同胞情。于是,教师结合我们镇海的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请来了一位来自台湾的叔叔,

7、围着叔叔来了个亲密接触,随机采访。孩子们陆续询问台湾叔叔台湾有哪些地方特别好玩?台湾三年级的小朋友有哪些课程?台湾最好吃的水果是什么?……6亲切朴实的交谈胜过任何煽情的话语,学生与台湾叔叔面对面的交流,加深了对台湾的了解,真切感受两岸同胞骨肉相连的亲情,自然而然地激起了其内心期盼统一的情感。1.顺应童心,媒体渲染情境有效的德育要求我们用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的耳朵聆听世界,用儿童的心灵感受世界。《我的一日三餐》的教学中,教师运用课件制作了维生素、水、糖、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这六位可爱的营养宝宝。宝宝的原型是孩子们熟悉的天线宝宝形象,当它们一一蹦跳着出现时

8、,孩子们高兴地与它们一一打招呼,叫它们的名字。当交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