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技论文:谈“角色转换”在小学劳技课中的运用

小学劳技论文:谈“角色转换”在小学劳技课中的运用

ID:40952418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劳技论文:谈“角色转换”在小学劳技课中的运用_第1页
小学劳技论文:谈“角色转换”在小学劳技课中的运用_第2页
小学劳技论文:谈“角色转换”在小学劳技课中的运用_第3页
小学劳技论文:谈“角色转换”在小学劳技课中的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劳技论文:谈“角色转换”在小学劳技课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劳技论文谈“角色转换”在小学劳技课中的运用[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把“角色转换”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融入到小学劳技课的教学中,通过这种以学生“教”为主的角色转换创新教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让角色转换的魅力在劳技课中充分释放。[关键词]劳技课创新角色转换陶行知先生曾说:“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浙江省小学劳技教学建议》指出:“处理好教师的示范、讲解与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以学生动脑、动手为主”。劳技课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

2、的重要阵地,这就要求教师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注重以学生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合作能力。教师在进行劳技教学时,要能够有意识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实践能力,发挥劳技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我认为在劳技课堂教学中,要用心地营造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索意识;再适时地巧妙点拨引导,让学生不再以被动学为主,而是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与教”。在劳技术课中怎样做到真正的角色转换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体会:一、有效的情境创设营造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氛围【现状分析】:以往的劳技课中,老师总会先运用多媒体出示美丽的作品吸引学生,接着马上提问是怎么做的,在学生简单回

3、答怎样制作之后,老师就会迫不及待地把“怎么做”、“要注意什么”一一“传授”给学生,生怕学生还不明白,就再演示。当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学生再进行独立制作。这是我们在小学劳技动手实践课中最常用的情境创设模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个会学习的能力,学会自己去学习的能力。这就是说教师应着重于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掌握知识的方法,而不应只关注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这就需要将“以教为主”转变成“教为不教”的教学观念。我们知道要让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就不再是“示范——模仿”,而应该是让学生先思考、交流制作方法,但凭空思考到底有多大效果呢

4、?学生能在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吗?那是不大可能的。【教学建议】:有效的情境创设是学生进行角色转换的首要前提。所以,创设的关键就在于尝试。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然后抛出让学生尝试讨论制作的步骤和存在的问题。如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劳技课中的“编纸绳”一课中,我在情境创设中就改进了以往的情节创设模式:(出示课件,展示多种纸绳艺术品)4师:同学们你们想自己尝试制作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吗?(生:想)师:但每一件工艺品都需要一样原材料,你们知道它是怎样制作吗?(生1:用手搓一下就好了;生2:那样不行,会散掉的,应该像扎辫子一样。)师:我们班的女生真的很有经验哦,早晨

5、起来梳头的时候,有没有看过妈妈给你们扎麻花辫?哪位同学会扎呢?(先让学生讨论,调动积极性)【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情境创设是比较成功的,我在劳技课中发现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了,讨论的结果也是出乎意料,学生不仅会麻花辫的扎发,还会其它多种绳子的变法,为课堂下一环节的学生实践提高了良好的氛围。二、巧妙的点拨引导释放学生角色转换的魅力【现状分析】:以往的劳技课教学中老师在情境引入之后立刻进入到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或者直截了当地把应该注意的环节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无需多花精力就能完成一件作品。实际上,教师忽略了学生自我创造和解决困难的能力,这样很难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真正的“探索——创

6、造——改进”。著名现代化问题专家阿历克谢•英格尔斯在论及现代制度时,一语中的:"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够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引导学生进入观念系统的角色更新是教师精神变革中最内在而具有前提意义的条件。尤其需强调富有理性的师生角色转换,这对于课堂效率,发展师生情谊、促进学生人格和智力发育的重大意义。【教学建议】:让学生进行尝试讨论预设,在操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后,教师要及时进入第二环节——点拨。在尝试操作中学生会出现常见的错误,让学生“尝

7、试错误”能使他们加深印象,进一步激发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这是一个初步体验、尝试的过程,为更高层次的实践活动作铺垫。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汇报尝试制作时所得到的方法和问题,教师引导、点拨,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方法。点拨要注意引导性、启发性,语言要精炼、准确。这一步所花时间大约10分钟。当学生尝试制作后,得到了一些方法,也碰到很多问题,有很多话要说。这时,组织学生交流,学生说的方法、提的问题是在尝试实践基础上得出来的,而不是凭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