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活出“生命的意义”

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活出“生命的意义”

ID:40955511

大小:3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活出“生命的意义”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活出“生命的意义”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活出“生命的意义”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活出“生命的意义”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活出“生命的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让语文课堂活出“生命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语文课堂活出“生命的意义” 【内容提要】在关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不少有识人士提出应该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充满灵气”,“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应该“活出生命的意义”。一旦把课堂教学视为一个生命,其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管理方法,必然与传统教学大相径庭。生命型的课堂教学为“生命意义”而发展,而不单纯是为“传授知识”而存在,其课堂效率将伴随生命意识的提高而提高。因此,应该研究生命型课堂教学的特质,并依此为原则组织教学,使其真正“活出生命的意义”。【关键词】课堂生命生活生机学生是具有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

2、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教学应该关注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人的整个生命。然而,教学不等于发展,缺乏生命气息的语文教学,不仅无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反而能妨碍、阻滞学生的进步,甚至成为摧残、压抑、学生发展的力量。笔者以为,超越语文教学传统的束缚,树立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可以让语文教学洋溢生命的气息。在课堂教学的特殊时空里,不同个体的学生基于生命需要而产生的欲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情感欲、表现欲、求知欲、成就欲。这些植根于生命个体的各种需求,不是简单的量的迭加,而是在碰撞、会合,批判、认同,滋生、接受、提升、演化等极其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发生着质

3、变,这些质变所带来的最直接的效应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浓烈,语文课堂成为了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重要场所。当然,要使语文课堂永葆生命活力,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这种引导贵在因情、因性、因势、因人而异,具有很强的生成性、随机性的特点。唯如此,语文课堂才能散发出人性的光辉,奔腾着川流不息的生命洪流,学生也才能获得充分的心灵自由去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一、随情引导,让课堂“流淌”着人性所谓“人性”,乃未经世俗成见所污染的,存在于学生精神领域深处的最纯洁、最本真的原始生命形态,是一种与真情相牵、真心相通的发自心灵的自我感受。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学

4、生这种“自我感受”。运用得当,不仅可以成为课堂中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更能使之与文本所蕴含的情感相连,成为学生攀登获取新知的阶梯。《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奶奶写的一篇令人赏心悦目的散文。全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令人感到十分快乐,是十分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最近,有幸听了李莉主任执教这篇文章。她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用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表现在:1、让学生入情。首先教学时,通过师生共同欣赏学生春游时的相片,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又通过出示古诗:“儿童不解春

5、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为什么改成“与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进行比较,说说意思,初步感受春天的美并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求知欲,然后,通过研读课文和分析课文,学生终于读懂了作者改诗的意图:从作者的行踪看,颐和园一行,因见一群群孩子从园内挤出来而顿生游园之意,这是改诗的初衷;而从“知春亭”到“玉澜堂”,一路遇见的也尽是儿童,印证了“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一说。从冰心奶奶的情感处着想,冰心奶奶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她关心儿童,喜爱儿童,欣赏儿童,对儿童可谓情有独钟,颐和园内一群群“赶春”的儿童,不正如春天一般生机勃勃吗?所以,冰心眼里,儿童既

6、是祖国的花朵,又是春天最美的风景!2、用情品味文字。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冰心奶奶的作品尤其如此。李主任抓住儿童和花儿两个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有关文句。学生经过认真研读,产生了很深的感悟,如:常人眼里的“顽童”,在冰心奶奶的眼里是“小天使”,她心中的儿童是多么活泼可爱!“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儿童身上潜藏着如此巨大的能量,这是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希望。“花也和儿童一样……”啊,不说儿童像花一样,这不是儿童比花更美吗?“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多么强烈的对

7、儿童的挚爱啊!李主任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评、鉴赏,冰心老人对儿童的一片赤诚之心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然后,再通过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拉近了学生与文章之间的距离。二、随性引导,让课堂充盈着灵智随性引导,就是教师紧紧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独特的思维、智慧、创造力当作一种精妙的课程资源来开发的教学方式。此方式服膺于学生的天性而“纵容”他们发出不同的声音,从而使学生成为拒绝盲从、秉持独立思考与判断的操守者。一教师在教学完《孔子游春》交流感受时,是这样引导的:师:你有一种见解,我有一种见解,让我们敞开心

8、扉,让见解相互碰撞,一定会收获无限的美丽。请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读书感受。生1:孔子是一位好老师。他教导弟子,不在教室,在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