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

6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

ID:40960828

大小:8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12

6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_第1页
6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_第2页
6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_第3页
6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_第4页
6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6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6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概述:一、回火定义:经淬火硬化的钢被加热至A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以适当的冷速冷却至室温,这一工艺过程称回火二、回火的目的1.消除淬火应力,淬火应力(组织应力、热应力)>σs变形,>σb时引起裂纹,残余应力使钢的脆性上升2.改善钢的韧性和塑性,使片状M中的Sv↓,使M正方度下降,内应力↓(晶格间)↓3.调整钢的力性指标4.稳定组织,稳定尺寸,使AR→k;AR→M→M回→B下§6-1碳钢的淬火组织在回火时发生的转变钢中含碳量不同时,钢在淬火后的组织也不尽相同当<0.2﹪C,获得板条M+少量

2、AR0.2-0.5﹪C大部分为板条,少量为片状0.6-1.0﹪C混合M①0.77﹪CM板+M片+AR②>0.8﹪C75﹪M片+M板+AR>1.0﹪C100M片+AR淬火组织为亚稳定组织,及相对稳定状态亚稳状态,一个系统内除可以出现一个稳定状态外,其他任何事件还可能发生,这种状态称之为亚稳状态,它是系统本身强制作用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稳定状态淬火钢被重新加热(回火)时,随加热温度升高,其比容和体积均发生变化,说明系统有组织转变发生,而且不同温度阶段有不同变化发生,这是钢从亚温状态向稳定状态变化的过程一、碳原子的偏聚淬火时M

3、的C、N原子被强制溶入α相中,位于体心立方点阵(或体心正方点阵)的扁八面体间隙中心位置,使α点阵畸变,使系统的能量上升,而处于不稳定状态另一方面淬火M中存在大量的缺陷,也使其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室温附近,Me和Fe原子已经不能扩散,但C、N原子尚可以做短距离扩散,计算表明在0℃时,在一分钟内C、N可以迁移2埃的距离由于间隙造成的应力场与晶体缺陷造成的应力场相互作用,C、N原子扩散到这些微观晶体缺陷处,可是系统的能量降低——C、N原子发生偏聚偏聚,M中的C、N原子在一定的温度下向点阵缺陷处聚积的过程,成为C、N原子的偏聚,偏聚过程是一

4、个自发过程,可以表示为C+⊥<=>C⊥它是可逆过程,过程的方向取决于当时的系统能量状态1.板条M中碳原子的偏聚⑴发生温度范围,室温——250℃,约在250℃基本完成,碳原子有相当强的扩散能力,板条M的亚结构为位错,发生C+⊥<=>C⊥,可使系统能量下降⑵发生偏聚的条件:当不具备从M中直接析出k的条件时,(例如C﹪低或加热温度低);或是形成碳化物的稳定性低于形成偏聚区时,偏聚可能发生在淬火的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在淬火后室温停留或回火过程当中⑶性质:碳原子偏聚发生在固溶体内部,M仍为单相,而非析出状态⑷影响偏聚过程的因素碳的偏聚时C原

5、子向位错线附近扩散过程,因此偏聚过程与碳原子的扩散能力,M位错密度,及M中碳的含量有关a.马氏体中的位错密度增大,C⊥发生的可能性增大、b.当T升高时,DαC升高,C往位错扩散,产生偏聚区,但温度过高,C的扩散能力很强,会使偏聚区的碳原子脱离,即“蒸发”,使偏聚区消失c.当M中碳含量<0.2%,碳原子完全处于偏聚区,则c/a=1,测不出c/a>1碳含量>0.2%,碳偏聚位置饱和,多余的碳原子存在于M中,故c/a>1∴0.2%正好是M中c/a最低碳含量⑸M的自回火当M中﹪C为0.2%时,Ms>300℃,当A被冷却至

6、生A→M板,冷却过程一方面T下降,M板增多,另一方面,碳原子发生偏聚,至室温时90%偏聚M的自回火:淬火中M的碳原子在自然条件下,发生重新分布,完成偏聚过程1.片状M中碳原子的偏聚⑴温度范围20-100℃⑵偏聚区的位置首先为位错线,其次为晶界,孪晶区{110}M晶界上⑶偏聚区的尺寸,1.0%C,偏聚在孪晶面的C原子组成一片片小富集区一、M的分解使单相M组织→低碳M′+k的两相组织,随着回火温度↑,τ↑,碳原子将发生有序化转变,形成碳化物1.板条M的分解当<0.2%时,在250-400℃回火时,在位错线附近的板条界的碳原子偏聚区形

7、成θ-k,即cm小薄片,与母相共格关系,母相M′随k析出,碳含量下降2.片状M的分解(80-250℃)⑴片状M的双相分解当T>80℃,M片中的偏聚区形成细小片状ε-k,碳的扩散可以使ε-k长大(η-k)Fe2.5C,由于T低,DC小,ε(η)-k附近很小范围内做短距离扩散,扩散使ε(η)-k长大,使其周围的M含碳量下降,形成M′,在较远的地方仍为高碳M,即测量时,分别是两种正方度M,当T↑,τ↑,ε-k不断增加长大,是高碳M继续分解,直到高碳区域全部消失故称为双相分解M′的含碳量与M的原始碳含量及分解温度无关,为恒定值0.25-

8、0.3%⑵片状M的连续分解当T>150℃,DC↑,M′区分部整个片,使c/a变为一致,碳原子可做远距离扩散,ε-k可以从较远处M获得C原子长大;当T=300℃,M的c/a=1,此时M+ε(η)-k组织,称为回火M,M分解完成,ε-k的位置即为原偏聚区,其惯习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